全方位揭露市區彎道、高架、坡度危險路段
最近廣州接連發生的幾起重大的交通事故,使市區交通問題再度凸顯起來,相信不少生活在廣州的市民都遇到過:不少外地人來廣州的一大明顯感受就是:廣州汽車司機的技術真不錯,一位在國外開過多年車朋友回國后就曾對筆者說過:“在廣州我不敢開車,真是到廣州才知道開車有多難啊。 ”
廣州開車有多難?古人曾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說法,而記者連續兩周的調查發現,不少司機對廣州道路的恐懼并不弱于此,除了車多、人多、交通秩序方面的原因外,其次還有道路規劃設計方面的原因,一位出租車司機就對記者說:“不要說一些新手,就是我開了十幾年車,有時候在內環急彎路段,都有點害怕。”
彎道過急、道路指示不清、高架橋保護不夠,在這里,我們重點制作了本期專題,希望對廣大司機朋友有所幫助,在道路設計暫時不能更改的情況下,提高警惕,也未嘗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危險1、內環路恒福路出口
危險原因:行駛方向不同的車易相撞
地點狀況:
內環路恒福路出口處是司機反映較多的地點之一。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內環路恒福路出口涂有黃紅相間的標志,但行駛方向不同的車輛從此處高架橋下來,如果車速過快,并且不熟悉此路況者,很容易發生相撞。
危險性分析:
記者采訪的一位司機說,上內環開車都比較快,特別是很多車上內環路后,都是直奔廣州火車站,行至恒福路口時,一些車快速朝火車站方向走,而另一些則需要從恒福路口下內環,兩路車行駛的方向不同,經常造成沖突,特別是當去火車站的汽車行駛在內環路北側,而去恒福路的汽車又恰好行至南側時,兩車行駛方向的延長線,就有相交點。在急速行駛中,為了避讓,經常發生撞橋事件,特別是晚上,這類事故經常出現。
專家建議:
廣州市市政園林局總工程師黎寶松認為:在上內環路或其他高架橋時,速度不要超過50公里的限制,因為內環路在設計時,就是以這樣的速度來設計的,如果司機錯誤地把內環路當做高速公路,在出口時就容易控制不住速度,造成事故。
危險2、環市路北拐麓湖路高架橋廣視賓館處
危險原因:寬闊路面突然收窄
地點狀況:
從環市路向北拐麓湖路經過高架橋廣視賓館處從環市路向北走時,很多司機都喜歡走高架橋,在離環市路約100米處(橋下為廣視賓館)時,寬大的高架橋突然收窄,幾乎收窄到只有原來的一半,而另一半則改成了一個與橋相垂直的矮橫墻。
危險性分析:
開私家車的胡先生說,如果一個司機,以高速從環市路沖上這座高架橋,而如果前面出現一輛車擋住視線,而自己又不知道這條道會突然收窄,很可能就會撞墻了。運氣好可能是撞壞車,運氣不好,沖下高架橋都有可能。
專家建議:
黎寶松表示,高架橋廣視賓館處設計時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當時設計高架橋時,準備在廣視賓館處弄上一個出口,后來又因為征地等種種原因,這個出口不做了,于是,只好將這個出口封住,于是出現了一個寬為6米左右的矮墻。現在交通部門已設立了標志,但似乎還不夠,應該在上橋處做明確的限速指示。
危險3、江灣橋南紡織路口
危險原因:彎道過于突兀
地點狀況:
在江灣大橋南邊通往濱江路處,往右有一個通往紡織路的拐彎,這也是司機反映經常出現交通事故的黑點之一。
危險性分析:
無論是汽車還是摩托車,從江灣橋南下坡時都容易使車速開到很快,這就容易撞上大橋分叉處的橋欄,輕則車輛損壞,重則造成人員傷亡。而前不久的一個半月里,這里曾經發生過三起交通事故,事故原因幾乎相同,而附近的居民向記者反映,由于此地拉客摩托車比較多,而管理又欠缺,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故是經常有的事。
專家建議:
黎寶松說,深夜車少,摩托車手開車太快,剎車系統又不如汽車,才會出事故,而雖然出事的大多數是摩托車,汽車從內環路掉下的還沒有,但此處存在重大安全問題是毋庸置疑的,雖然目前江灣橋已經設立了警示牌,但還是需要交通部門整治一番,解決這個隱患。而一些老司機則建議可以考慮裝一些網狀物附加在內環橋上。
危險4、廣州大道南南洲立交
危險原因:車越線時路墩突現
地點狀況:
在廣州大道南轉南州路的立交橋處,雖然路墩都包上了警示夜間反光標示,但由于其佇立大道正中,非常突兀,一些司機在車道左邊行駛時,如車速過快或對該路段不熟悉,往往容易來不及向右邊車道變線,當車越線時,路墩突現車前,即使急剎制動,但慣性還是將車摔向路墩,車流量大時險象環生,易發生追尾事件。
危險性分析:
在這個路段,如果司機車速過快,尤其是在夜間開車,很容易一不小心便將車撞上路中接轉高架橋的隔離路墩上。而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突兀的路墩上,也有著很明顯的撞刮痕跡。一位家住番禺的車主告訴記者,每天經過該處,經常見到有車撞上該路墩,平均每月有十余起之多。
專家建議:
一些老司機建議該處加強警示,將上高架橋指示立于明顯處,此外,還可以在經常與車相撞的地方,增加一些可以減緩沖撞損失的軟體,但具體如何解決,還需要交通部門的措施。
危險5、鶴洞大橋
危險原因:拐彎角度小,視線不好,易出事故
地點狀況:
由東往西行駛時,會看見一個往芳村大道和東拐的標示,而當車到這個拐彎口時,才會發現這里有一個出口很窄。由西向東去東朗和東沙方向的拐彎角,不僅拐彎角窄小,而且燈光昏暗,更要命的是在拐彎角還有一棵高樹,直接擋住了司機的視線,司機如果開車較快,對路況又不熟悉,就容易發生事故。
危險性分析:
在視線本來就不好的情況下,燈光又比較昏暗,更加上轉彎角度又小,司機就算有過人的駕駛技術,在此處恐怕也不容易應付,更不用說一般的車主了,而如果車速一下沒有控制好,進了橋,難保不出現事故。記者又了解到,大橋的北邊引橋也容易出現交通事故。在去年的8月份就有一部運送垃圾的車開得太快,從10米高的鶴洞橋上掉下去,車毀人亡。
專家建議:
黎寶松表示,對司機來說,依然需要控制車速,特別是在這樣一些路況復雜、不容易判斷的地段。但另一方面,拐彎處可以拓寬,使長貨車能夠順利通過,因為經過這里的貨車很多,而對于燈光昏暗的問題,只需增加燈光亮度就可解決。市民反映:
有司機說,鶴洞大橋的六個收費站口問題很多。這里通常使用的都是右四口(即從右數過來第四個口),如果恰好車從這個口出來,又準備去人民橋或南洲路時,要么要拐一個幾乎90度的角,這對體積較大的長貨車幾乎不可能,要么往前走一公里,再在前面調頭。司機建議,能否開出右一口或右二口,這樣準備從這里去南洲路或人民橋的車,可以順順當當走,同樣也可能避免交通事故或塞車現象。
其他部分危險路段及提示
1.廣州大道南收費站南往北向
由赤崗塔方向右轉入廣州大道南,只有路口直對約10米的虛線進入路面,也就是說,你要不壓實線行駛,只能直線沖出路面,這樣的直切,在車行速度較高的此路面上,無疑是危險動作。
2.東濠涌高架路北往南路段
車多彎道多且窄,有“最危險”的兩處彎道,為前端隧道末最后一個彎道和上江灣大橋前倒數第二個彎道。
3.環市路在梅花路口轉上內環路入口
該位置在環市路上已有提前進入公交車道拐彎標志,這本是安全起見借道而為,但是,在臨到拐彎口,公交車上的白實線竟一直延到拐彎角的一半,也就是說,如果你要不壓實線拐彎,你就只能讓車輛直角拐彎,或者從花圃外的右側車道違章右轉。而且右轉彎位口,竟還設置了人行橫道,極其危險。
4.內環路過人民橋后北往南路段
危險分岔路,左邊是一個彎路往江灣大橋和海印橋方向。此彎看似小彎,但入彎后發現彎道越來越急,而且彎道很長。
5.內環路從黃埔大道入口轉入動物園方向
那個岔路口彎度太大;內環路麓湖路至解放北那個彎道不僅彎,而且路面向外傾斜!同樣的還有內環路廣州大道到恒福路的那個彎道。
6.從永福路(或沙河立交)進入內環海印橋方向的匝道接合段
路段太短,車一進主線就會習慣性地并入中線,后面的車易追尾。
7.自東向西由黃埔大道越過中山一立交的第四層,下東風東路處
高度差有近三十米,故下橋時車速往往很快,但緊接著的空軍醫院門前卻有很多人違章橫穿馬路。經常出事的。
8.北環高速東往西方向廣園路出口
從白云山隧道出口到收費站一段一直下坡,車速很快,難以控制,千萬不要讓大型車跟在后面。
9.五山路由市區入岑村方向
一出了華工隧道,因為那個出口左側在地鐵三號線施工時把路中間的鐵欄撞爛了,現在沒了鐵欄,但固定鐵欄用的螺絲釘仍有很多立在路中心的雙黃線上,而且很不顯眼。車輪一壓上去的話,輪胎就會報廢。
10.內環路
由東往西從永福路入口至火車站出口段的兩個大轉彎;由東往西從寶崗出口至六二三路出口段的兩個大轉彎。
11.廣園西路和解放北交會處(拐彎處,在修高架橋的地方)
有兩條岔道在高架橋的鐵架下交會,視線不好,寬度又窄,很容易擠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