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公交周及無車日”活動,有108個城市參加,算得上轟轟烈烈。無車日到底是個什么活動呢?是一個環保活動,一個節約活動,一個道路交通暢通活動,還是一個精神文明活動?我還沒有弄得很清楚,媒體上也找不出答案,只看到大家都在說汽車的危害,車輛堵塞、時間浪費、石油消耗、大氣污染、交通事故,不一而足,里面還混合著一些貧富差別的抱怨,無車日甚至還是一種階級斗爭。
我想,無車日多少還是應該歸結為“甜蜜的煩惱”。因為車多了,汽車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這才有了諸多問題。既然如此,無車日需要的就是我們怎樣與汽車相處,而不是我們怎樣拒絕汽車或者怎樣盡量遠離汽車。無車日活動更不必要搞成一個對汽車或者汽車文明的控訴會。
看到汽車帶來的問題,固然是可貴的,但好像汽車是城市的敵人,是一種惡的力量,我想可能也未見得不是偏頗。我們需要有清潔的生活方式,看到汽車帶來的問題,我們能夠做到的只是增強一些“無車日意識”,而不能真正追求無車的生活,人們越來越頻繁地使用汽車去克服距離,這無法逆轉。這里面沒有什么階級斗爭,而只有人類追求更加自如生活的天性。
中國必將進入汽車時代,更多的人會擁有汽車,這也預示著無車日活動將更加必要,因為汽車生活帶來的問題會更加觸目驚心。但無論如何,我們不必以仇恨的態度來走進汽車時代,因為那是對我們自己的生活的仇恨。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把汽車的危害盡量降下來。(摘自:劉洪波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