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鐘聲猶在耳邊,國內汽車市場就開始彌散出一股硝煙的氣味。元月1日,紅旗明仕首先“發難”,降價1.08萬元,獵豹越野車系列車型平均降幅超過10%,昌河北斗星系列也開始全線降價……降價消息不絕于耳,今年車市價格戰大有山雨欲來之勢。
那么,今年車市泛起的第一波漣漪,是否可能會引爆久蓄未發的價格戰狂瀾呢?業內人士分析說,今年車市競爭將異常激烈,較大幅度的價格調整難以避免,但價格戰不會集中爆發,而將以“錯開調整”的形式表現出來,各汽車廠家將在觀望——關注——調整——再觀望的發展模式下,采取各自不同市場策略及價格策略。
風暴源已經形成
每到年底、年初的時候,由于消費者對新的政策、車型、車價形成新的預期,從而會導致程度不同的持幣待購現象,這時廠家為了回籠資金、減少庫存或為新車型騰挪空間等,往往會采取一些調價行為,與去年天汽夏利通過跳水來撬動滯銷市場的做法不同的是,年初上述車型的調價舉措,不是被迫無奈而采取的降價行為,而是一種投石問路式的市場試探,當然也不排除個別廠家有先發制人、爭取主動、引起市場關注的想法在內。
北京達世行別克專賣店經理劉桂林認為,為幾種車型的價格調整各廠家都在關注,但他們的行為帶有一定的獨立性,并不能代表市場的整體動向,而且這幾種車型的對應目標也不明顯,對市場的直接沖擊并不會很大。
他說,現在的整體形勢還不太明朗,但由于宏觀經濟將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汽車市場已全面啟動、國內車市高速增長的“大勢”已經形成,再加上消費者購車觀念已較從前大為改善等因素,所以今年的車市前景仍然較樂觀,雖然增幅不一定能與2002年相比,但整體形勢將進一步趨好。
但他同時也承認,今年的競爭將比去年激烈得多。
他分析說,去年車市很旺,市場“井噴”的背后實際上是汽車產銷的不平衡,受去年年初“利空”消息的影響,許多汽車廠家對增長形勢估計不充分,產銷結構沒有調整和組織好,最后導致在市場高漲的時候,生產卻跟不上去,有的車型甚至要讓消費者排隊等上1-2個月才能拿到,所以不少廠商在懊惱的同時,年底就開始為今年的增產、擴產作準備,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去年是大家都準備不足,而今年是普遍認為不錯,都在計劃增產,這就可能導致短期的“過度競爭”和擁堵現象產生,激烈競爭也就在所難免。
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蘇暉在年前的汽車信息發布會上就曾預測,今年將先后有30多種新車型要上市,這必然會大大加劇新老車型之間、新車型與新車型之間的競爭;另一方面,諸多廠家的增產計劃將把競爭程度進一步提高。同時,隨著關稅的進一步下調,進口車的市場競爭力將會有所提高,如果再有一些價格策略的話,對國產車的壓力就可能會加大。
[1][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