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消費者而言,一切降價的消息都是好消息,盡管商家可能要放棄一部分利潤。長安鈴木將全面大幅下調旗下的羚羊、奧拓系列全部各款轎車價格,其中最高降價金額達1.2萬元。而近段時間,紅旗明仕、昌河北斗星、廣州奧德賽、奇瑞、獵豹、一汽幸福使者等也紛紛宣布降價。
廠家降價,總是被逼的。據說 ,此次降價有內外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從今年1月1日起,我國再次下調進口車關稅,一是今年全國還將有30多款新車上市。所以業界人士預言,今年的車市價格戰剛剛拉開帷幕。
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磊在談到小康社會時,曾說過“小康社會就是小車社會”。我認為,不管小康社會是不是小車社會,小車進入尋常百姓家總不是壞事,而真正的問題是怎樣才能進入小車社會。通過幾年的鼓動,民眾買車的欲望基本上已經調動起來了,一個時期以來,考駕照幾乎跟考職稱外語一樣熱鬧,而惟一的缺憾則是“買不起”,用經濟學家的話說,就是“需要”變不成“需求”。
稍微轉一下彎子,問題其實很簡單:小車的價格能不能便宜一些?在收入水平不會突然提高的情況下,大幅降價則無異于收入水平突然提高。所以,商家無奈降車價,而百姓只是偷著樂。
但同時,我也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此次大降價后,車商仍有利可圖,那么降價以前,他們賺取了多少錢?
沒有加入WTO以前,中國的汽車產業作為“民族工業”的一分子,受到過很多“保護”。或許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汽車產業才得到了如此迅速的發展。你看,廠家多得都可以打起價格戰了。打價格戰需要“價格資本”,也就是說,此前,我們的車商是習慣于賺取高額利潤的。
美國人喬·卡爾博被稱為“直銷大王”,他寫了一本書,叫做《懶人賺錢術》。作者宣稱:“要牢記,如果你繼續照老路走下去,那將來也不會有什么新的收獲。有時只需要簡單地停下,不再重復那些不會為你帶來任何益處的事情,就可以輕而易舉地使自己得到發展。”他說的話,并非僅僅指價格上的策略,但對我們仍有啟發:如果總想著賺取高額利潤,那么很可能被排擠出局,一分錢也賺不上。相反,在價格上做一個很簡單的動作,適當剎一下車,在單位商品上放棄一點,也許就能賺到更多的錢。
一般來說,價格戰除了讓消費者得到實惠以外,也有利于企業提高效率,有利于企業間的優勝劣汰。當然,也有可能導致全行業虧損,但這種虧損絕不會持久。
正如消費者個人總是在追求效用最大化一樣,在經濟學家那里,企業總是被假定為始終追求利潤最大化。企業要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下去,總是要一直處于賺錢的壓力之下。然而,在市場競爭越來越充分的大趨勢下,靠“獨此一家別無分店”的壟斷經營顯然行不通了。于是,我們就得承認:中國轎車降價的真正意義并不是放棄了一部分利潤,而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盡管可能實現不了利潤最大化。
既然現在汽車降價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那我希望這種的價格戰再猛烈些。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