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前來參加第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展的不少專家大聲疾呼警惕中國汽車品牌被“邊緣化”的問題,中國第一位研究汽車產業的博士后喬梁提出了建設中國汽車品牌的三大戰略。
也許在眼花繚亂的新車面前,在繽紛多彩的車模面前,在火爆激情的氛圍面前,許多車展參展商和觀眾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品牌問題并沒太在意,但根據麥肯錫公司在北京、上海和武漢等地消費者的調查,60%的人認為使用名牌會讓他們更滿意,50%的人對自己喜愛的品牌很忠誠。麥肯錫公司通過研究還發現,品牌在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中起重要作用。
喬梁在國家權威部門作過汽車產業管理者,又在專業研究機構作過學者,如今又是汽車產業投資者,三重身份的角色轉換與切身體驗,使他感覺建設中國汽車品牌、防止中國汽車品牌被“邊緣化”的任務已十分緊迫。
應對WTO,做世界品牌
有人可能認為,這只是一個口號或是表達一種雄心壯志,但這是現實的選擇,是形勢使然。作為國家汽車產業政策的起草人之一、作為WTO與中國汽車產業課題組成員,喬梁說,眾所周知,2002年是中國汽車入世元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年后,中國汽車產業以38%的罕見速度超常發展,應該說是在一定程度上抵住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帶來的沖擊。但是如果中國汽車產業盲目沉醉于暫時的繁榮,陶醉于搶奪汽車產業“浮財”的成績,而不下大功夫建設好品牌,中國汽車產業將失去最好的戰略機遇期,最終將淪為跨國汽車產業巨頭的“俘虜”。
目前,在全球20大品牌排行榜中,有三家汽車品牌名列其中。品牌價值都在100億美元以上,奔馳汽車高達200億美元。而中國前20大品牌中,汽車品牌只有一汽一家入選,但品牌價值只有10億美元。中國汽車品牌與世界汽車品牌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中國汽車品牌的差距還表現在產業規模上和思路觀念上。由于文化和價值觀是無形的,個性品牌是難以模仿的,由價值和文化造就的品牌個性才能維持品牌長久的競爭優勢。
立足國情,做好大眾品牌
名牌可以分為概念名牌和實際名牌,前者是指那些公眾買不起的名牌,這些名牌在老百姓那里只是一個概念,如法拉利跑車,后者指公眾能夠買得起的名牌即大眾名牌,如本田思域。
中國人的品牌意識是被國外名牌商品喚起的。但是中國到2020年的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之相伴的小車的普及時段要持續到2030年?上У氖,從2003年開始,中國汽車企業還未走出暴利的誤區。事實證明,名牌不等于高價,名牌可以是“大眾名牌”。
中國廣大的汽車消費者已享受到入世帶來的“世人待遇”,哪個汽車廠商漠視這個現實,它必將受到市場的懲罰。
面向數字社會,做知識名牌
如今世界流行新的“三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生存數字化。所謂生存數字化即是指知識經濟社會中,構建汽車品牌的汽車企業必須關注社會發展環境。在數字社會(IT社會)中,知識成了最關鍵的資源,形成從知識到知識的生產模式:用知識(企業的知識)加工知識(顧客的思想或信息)形成新知識(企業的創意),這就是將做“知識名牌”的特定含義。
在2003版的007電影中,新版的7系寶馬汽車就是徹頭徹尾的數字化知識品牌,寶馬公司的這種品牌建設策略,也許對那些還停留在產品制造初級階段的中國汽車企業“掌門人”有所啟發。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