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市民的一個熱點話題是,為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北京交通主管部門提出要提高停車費、計劃征收汽車牌照費和道路擁擠費等。
且不說,北京交通擁堵是誰之過,這各方自有公論。從局部看,實施這些措施或許能緩解北京交通的一時之堵,不過放在北京經濟發展的大局來看,這些設想不利北京汽車工業和百姓消費,與促進北京經濟發展的方向背道而馳。
促進消費擴大內需一直是北京市委和市政府領導特別重視的問題。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劉淇同志就指出要認真貫徹擴大內需的方針,逐步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把擴大消費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從7月份公布的數據看,即使在四五月份遭遇非典的不利局面,盡管商業零售業和餐飲業受到非典沉重打擊,但以“住、行”為代表的高值消費品繼續大幅度增長,其中汽車零售額131.5億元,增長71%,對全市零售額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0.8%。今年上半年北京經濟依然強勁增長了9.6%,汽車工業和汽車消費功不可沒。
有鑒于此,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岐山在7月份《關于全市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和下半年經濟工作安排》的講話中提出,要繼續以汽車、住房消費為龍頭,推動消費結構升級,促進潛在消費轉化為現實消費的同時,促進服務性消費快速增長。
如果交通主管部門提出的幾項收費真加以實施的話,原本想買車的人就會退避三舍,原本是個人家庭消費的錢卻流入到交管部門手中,原本是解決交通難,效果卻是給百姓消費制造門檻,所以說這是背道而馳。主管部門解決交通問題的措施不應有違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促進經濟發展方針,不能以亂收費為手段,不能以阻礙百姓的正當消費需求為代價,否則好心也會辦壞事。
(京報網-北京現代商報)
[1]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