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車事每每風云變幻,給人變幻莫測之感。然而凡事都有因有果。為此,PCauto有意對每周發生重大新聞事件作出梳理,使各位網友對車事動態更加了如指掌。
本周焦點:
本周國內關于汽車的新聞不少,其中尤屬發改委重拳調控汽車產能過剩這一新聞最引人注目,影響也十分巨大。
在發改委下發的通知中,我們似乎能夠看到汽車產能過剩的苗頭正在顯現:截止到2005年7月1日,我國汽車行業已形成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的整車生產能力約800萬輛,在建產能約220萬輛,陸續在今明兩年建成后整車總產能將突破1000萬輛。2005年全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僅為71.5%,其中轎車行業72.5%。
發該委此次調整主要內容:(一)控制新建整車項目,適當提高投資準入條件;(二)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和自主品牌產品;(三)推進汽車生產企業聯合重組;(四)支持零部件工業加快發展;(五)建立產能信息監測制度,指導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六)完善對國有汽車企業集團的業績考核內容。
實際上,發改委早就在有意控制汽車產能的更大規模的擴張,例如,吉利提出的多個汽車制造基地的計劃,實際批準建設的只有一個。如今發該委明文限制產能的惡性膨脹,對國內汽車產業的發展無疑是一種良性保障。
本周另外一件值得注意的新聞就是奇瑞代工菲亞特。在奇瑞與菲亞特達成的框架協議中,奇瑞將有可能生產菲亞特旗下的高端的阿爾法·羅密歐車型。對編輯來說,這一新聞實際引發了一連串的疑惑。首先,考慮到奇瑞已經與菲亞特達成協議,向菲亞特提供奇瑞生產的發動機,因此奇瑞與菲亞特繼續洽談合作似乎理所應當,但是以奇瑞的自身實力,能否把代工阿爾法·羅密歐車型的項目做好?另一個疑問是,奇瑞能在代工中獲得什么好處。如果奇瑞能在代工高端品牌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同時提升自身的工藝水平,這無疑對奇瑞有很大好處。但是菲亞特近年市場表現不盡人意,雙方合作會不會引發財務問題?
另外,雙方合作不可避免地要考慮菲亞特的中國合作方南汽的因素。南京菲亞特近年表現平平,實際上對奇瑞與菲亞特的合作是種負面因素,市場會懷疑雙方合作的前景會否重復南京菲亞特的老路?
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已經有新聞報道稱奇瑞降與克萊斯勒合作,通過貼牌的形式生產道奇車型。多年以來,奇瑞一直走的是自主研發,自主品牌的發展模式,在不斷傳出與外方合作的新聞后,是否意味著奇瑞實際已經在轉變以前的發展模式,轉向通過代工、貼牌生產?如果是,那么奇瑞的自主研發會不會受到影響?
本周要聞回顧:
本周一 | |
本周二 | |
本周三 | |
本周四 | |
本周五 | |
本周精彩評論 |
新車新聞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