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汽集團總經(jīng)理竺延風剛剛在日本與
豐田社長張富士夫簽訂了“將豐田
花冠、
皇冠、陸地
巡洋艦、
霸道等四款車引入中國生產(chǎn)”的協(xié)議,而在上月底的
上海車展上,一汽集團也赫然推出了“
一汽豐田”的展區(qū),加之
威姿要換豐田標,這些都表明,豐田與一汽的合作已進入實質(zhì)階段。
與威姿一樣,
風神改用
日產(chǎn)標也是在東風和日產(chǎn)全面合作的大背景下進行的。作為東風的子公司,
風神的新車型已成為東風和日產(chǎn)合作的結晶。
■用洋車標要支付轉讓費
也不是所有汽車企業(yè)都對“洋車標”感冒。日前,對于新車型
獵豹飛騰要用
三菱車標的傳言,
長豐獵豹就表示沒有此事。其董事長李建新表示,
長豐要在引進三菱技術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并加入中國人自己的東西,“打造中國越野車品牌”。
今年初,由于競爭對手北京
吉普推出了使用三菱標識的新車型———速跑,當時,長豐獵豹總經(jīng)理曾意味深長地對記者表示,在1995年時日本三菱就提出獵豹車可以打三菱的標志,但被獵豹謝絕。他還透露說,長豐要使用三菱品牌需支付一筆不菲的費用,估計分攤在每輛車上為千元左右。
■消費者更認“洋車標”
不管汽車生產(chǎn)企業(yè)換用或不換用“洋車標”是何目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目前國內(nèi)汽車市場更認可“洋車標”。
記者在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隨機采訪了5位消費者,均表示洋品牌對其的吸引力更大。一個汽車
經(jīng)銷商更是放言,若威姿一上市時就用豐田標,銷售起碼要比現(xiàn)在好三成。
很多買了
長城賽弗、
哈飛賽馬等自主品牌汽車的消費者,又將這些車上的“土車標”花幾百元錢換成豐田、三菱等“洋車標”。這些消費者“無意間”的舉動,多少反映出市場對“洋品牌”的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