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廣汽之秘 如果說,
豐田將一個雞蛋分成兩半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兩端是出于無奈的話,那么把一個整蛋(
佳美)放在另一個籃子(
廣汽)里則是其主動的選擇。
撇開“制衡
一汽”的說法,
豐田與廣汽合資是否還有別的原因?

作為世界汽車巨頭的合資伙伴,與中國第一汽車相比廣汽顯然很弱,缺乏根基。但作為強者的一汽在與豐田的合作與合資中自然不甘示弱,在生產、品牌經營、產品銷售和服務乃至人事安排等所有環節上都會與豐田爭奪話語權,實施自己傳統的一套;豐田也自然會擔心,這將使豐田的意志和經營方針難以在合資企業中不折不扣地得以貫徹執行,甚至導致在競爭中失敗。沒有一家公司不想在合資中控股。但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外方在整車合資企業中最多只能占有50%。而如果強勢的外方投資者選擇一個弱勢的合資伙伴,雖不能控股,但外方話語權將可能大于其股比。所以豐田除了要充分利用一汽的傳統優勢和政策優勢外,找到一個在實力上較弱的合資伙伴就在情理之中了。是不是這樣呢?豐田那位高層人士的回答是:“您已經把事情看透了!
為什么選擇廣汽而非其他呢?除了豐田對華南、華東這兩個市場巨大消費潛力的考慮,以及廣州方面一向有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氣度之外,珠江三角洲絕好的零部件生產條件和潛力更是一個重要因素。早在5年前,當時的豐田中國事務所總代表就曾對記者說過,他在考察中發現,中國南方的很多私人企業具有相當好的汽車零部件生產條件——做工精致、資金雄厚、經營意識靈活;只要引進相應的設備,接受一定的技術指導,這些企業會在零部件生產方面具有極大的競爭力。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
廣州本田生產的
雅閣質量明顯好于國內其他地區的汽車,原因在于
雅閣的國產化率極低,但現在據說雅閣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了80%,而且質量穩定。
尼桑藍鳥的情況也是如此。這從一個側面證實了豐田當初的說法。這樣,依托南方潛力巨大的市場,充分利用南方在人才資源獨特和經營機制靈活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包括豐田在內的3家日資汽車企業完全有可能后來居上;而北方和中部的企業則有可能長期背負著在計劃或半計劃體制下形成的傳統的高成本零部件企業負擔,導致其在空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步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