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日產的牽手在中國汽車行業被傳為美談。東風拿什么吸引了
日產?
日產的用意何在?對此,日產汽車高層人士直言:“我們在中國市場野心很大”
如果把入世兩年來中國汽車業的聯合重組加以評價,最具震撼力的莫過于
東風日產的牽手。171億元的資產規模、涉及全系列車型、產銷研的深層合作,東風與日產合力締造了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中外合資汽車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
新東風對東風集團來說,無異換骨脫胎,而作為日產公司海外最大的投資之一,也好似一場賭博。在這場被譽為“雙贏”的合作中,東風拿什么吸引了日產?日產的用意何在?日前,記者以及數十位日產“
陽光”車主前往日本東京,對日產汽車公司進行探訪。
東風拿什么吸引了日產? 東風與日產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始于2000年10月23日,日產
總裁卡洛斯·戈恩與東風集團總經理苗圩進行初次會談,并簽訂了戰略合作備忘錄。2002年9月19日,日產與東風正式簽訂全面長期合作協議。2003年6月9日,合資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隆重成立;一周后,首款
NISSAN品牌新型轎車“
陽光”也在廣州花都降生。
在一片贊譽聲中,合作漸入佳境。然而,最近《亞洲華爾街日報》的一則報道,卻給雙方帶來一絲不和諧的因素。該報道稱:日產總裁戈恩抱怨說,“中方合作伙伴的貢獻度幾乎等于零”。雖然隨后戈恩曾借苗圩之口澄清此事,認為“這篇報道是斷章取義的”,但在這場史無前例的聯合重組中,東風究竟拿什么吸引了日產,仍然是記者十分感興趣的話題。
對此,日產汽車公司中國事業室室長西林隆認為,東風不僅擁有中國
商用車的知名品牌、品種齊全的
商用車系列和穩定的商用車銷售業績,還有大規模的生產運營設施、優秀的人才和廣泛的銷售網絡;而日產則擁有具有競爭力的國際品牌,品種齊全、遍布全球的
乘用車系列,先進的研發和技術實力,領先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雙方的強項剛好互補,可以達到最優的合作協同效應”。
同為兩個歷經困境而后重生的企業,東風與日產的確有很多地方可以互相借鑒、資源共享。更重要的是,日產汽車公司高級副總裁志賀俊之認為,“東風能夠教給日產中國市場的情況,幫助日產學習中國的事情”。
了解中國、關注中國顧客的喜好,表明了日產公司對中國市場的重視,而東風無疑是日產全力進軍中國的跳板,這也是東風能夠吸引日產的關鍵所在。作為一家歷史悠久的日本本土企業,海外市場歷來是日產的重中之重。近兩年其海外產量節節攀升,2002年海外生產130萬臺,2003年激增至148萬臺,占到了全球產量的50%,其中在中國的產量增長了29.4%,達到了6萬多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