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戴-克已經決定出售
現代10.44%的股權,停止對
三菱提供新的資金,留任后的施倫普已經對自己的亞洲戰略作了新的布局:三菱汽車將在2005年-2006年實現盈利;他認為在中國已經有客車和卡車生產工廠,可以確保戴-克在
商用車上的優勢;利用韓國
現代進行卡車和
發動機生產的意義已經消失,拋棄現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由于先前與監事會在亞洲戰略上意見相左,這次施倫普提出的新的戰略布局能否得到徹底貫徹,顯然成了業界關心的話題。
據海外媒體分析,施倫普現在首先要做的是,取得監事會的全面支持。據了解,在戴-克的監事會內,德意志銀行是第一大股東,持有12%的股權。德國銀行界人士認為,對這家銀行而言,他們希望戴-克在施倫普的操作下,能在證券市場實現籌到更多的現金,并不會過多干預企業的經營。目前,戴-克監事會的主席是德意志銀行的前主席海爾默.科普(Hilmar Kopper)。路透社認為,“在這兩種背景下,只要施倫普能說動他,其他的反對意見已經變得不重要。”
與次同時,來自美聯社的消息稱,施倫普也正在竭力清除公司內不支持自己計劃的人員。按照戴-克之前的一份決議,在2004年5月1日,梅塞德斯轎車部門的負責人將由伯恩哈德擔任,但是由于這位
克萊斯勒的運營官員,在對三菱注資一事上投了施倫普的反對票,施倫普留任后,他的新職位已經被取消。與伯恩哈德遭同樣命運,還有不同意施倫普對三菱注資的其他兩名公司高層。施倫普此次的決心可見一斑。
豪賭中國 作為重新調整后的戴-克亞洲戰略的一顆重要棋子,5月9日
奔馳項目得到中國發改委批準后,戴-克的中國市場擴張計劃將全面啟動。有媒體報道,戴-克監事會現在正在進行另外一項調查,試圖將戴-克旗下的
Smart品牌引進中國,借以擴大在中國的影響力,奪取更多的市場。
5月9日,施倫普在斯圖加特就“奔馳項目通過中國政府批準”發表講話時透露,這項調研活動正在進行之中,監事會還沒有作出最后的決定,不過首先引進中國的是Smart的兩座和四座汽車。如此以來,戴-克旗下的主力品牌已經陸續進入中國,中國正成為拯救這家公司亞洲戰略的核心。
“施倫普已經不能再犯哪怕是最小的一點錯誤,否則他的計劃就會全軍覆沒。”有德國媒體報道認為,戴-克公司對中國市場越來越重視,這將是他唯一的機會。
目前,在中國市場上,奔馳的
商用車合作和合資企業目前多達5家。1993年,德國凱斯鮑爾(后被戴-克收購)與安徽進行合作,生產安凱高檔客車;1995年,由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包頭市、內蒙古第一機械制造(集團)有限公司三方出資組建的北方奔馳成立,以技術轉讓的方式進行奔馳高端重卡的生產;1997年,與揚州亞星集團合資成立亞星奔馳,進行城市客車生產;2003年,與福建
東南汽車公司進行合作,進行中小型客車生產,同年9月,與
北汽福田簽訂合作意向書。
按照施倫普的既定計劃,在中國進行商用車生產才是其亞洲戰略的重頭戲。1997年,在對戴姆勒與奔馳進行集權,將奔馳控制在手之后,他追求的是每年產值的成倍增長,并期望用1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產值從1250億馬克增長到2500億馬克。
現在,戴-克在中國的商用車布局仍是一個未知數。本報從北汽集團獲悉,雙方合作重、客車及其發動機之所以沒有獲得發改委的批準,是因為戴-克已經有商用車兩家合資企業。而“北汽
福田與戴-克的合作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不會有大的變動”。據這位人士分析,施倫普要實現中國戰略,從亞星奔馳入手是最佳選擇,其次通過與三菱、
中華汽車之間的股權置換,繞開政策限制也不是沒有可能,否則便有違規的可能。
在
乘用車方面,之前有
北京吉普,現在有奔馳兩家合資公司。而知情人士告訴本報,
克萊斯勒已經與中國國內某企業進行了一年多的接觸,試圖建立一家合資企業。雙方已經在工廠建設、產品引進等方面進行了長期的接觸,計劃將克萊斯勒的小型轎車引進中國,現在只待戴­克最后的確認。
戴-克集團在中國的乘用車和商用車布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