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變化也好,被逼無奈也好,可以肯定的是必須要有變化,而且力度要足夠大。降低生產成本是最大的突破口,而把越來越多的零部件開發、認證職能從德國轉移到中國是必經之路。與
一汽在長春共同投資興建零部件項目,是
大眾邁出的關鍵一步。雖然此前大眾與上汽、一汽在上海已經有
變速器合作項目,但那畢竟只是單一的零部件。大眾一汽平臺零部件工廠將生產車身的所有關鍵零部件,包括轎車用前橋及
副車架總成、后橋總成、包括汽車的懸架系統、
轉向系統、
制動系統等。
據魏智博講,該零部件廠將是全世界僅有的幾個采用全球最先進生產技術的零部件廠之一。2005年建成后預計將達到40萬套的配套能力,目前計劃主要給
開迪、新
寶來和另一款新車型配套。項目總投資額14.2億元人民幣,大眾與一汽分別持股60%和40%。
同時,大眾還宣布,將與一汽在大連投資興建新的
發動機廠。
種種跡象表明,一向只在中國做整車的大眾終于想明白了,不把零部件拿到中國的路已經走不通。應該說,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舉動。但也有人擔心,市場是不是留給大眾足夠的時間了?
在奠基現場,望著噼啪炸響的鞭炮,魏智博和竺延風的眼里都充滿了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