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日香港上市的國內汽車股前景堪憂,“三大”海外上市計劃是否能夠如期完成,誰都很難講了。 因此有國泰君安的分析師提出,現而今,汽車市場的連續降價導致的企業利潤率不斷下降,這些因素正侵蝕著汽車公司的市場價值。這種時候海外上市,企業的真正價值很難體現。
現在的時機合適嗎?王忠明博士這么看,“任何時機不可能對所有企業都是‘時機’。對一些企業是時機,可能對另外一些企業就不是時機。就像現在的宏觀調控,也許正是一些企業發展的機遇呢。所以重要的在于企業自身能不能恰當地把握好自己,與企業自身發展的特定階段、成熟度結合好。這就要看企業有多大的實力來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力,讓他們的眼球圍繞你的汽車輪子轉。”
“其實除了時機問題,三大集團還有一個難題,就是要不要將集團內的合資企業一同海外上市。”國泰君安的那位分析師又拋出一個三大公司海外上市的變數。
新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投資管理”一章中明確規定:“股票上市的汽車整車、專用汽車、農用運輸車和摩托車股份公司對外出售法人股份時,中方法人之一必須相對控股且大于外資法人股之和。”而三大集團海外上市,在引入戰略合作者的同時,很可能出現現有合資企業股權突破50∶50限制的問題。如果
通用、
大眾等在海外證券市場認購部分股權,就可達到控股50%以上的目的。
那么,50%的底線是否會因為三大集團的海外上市而突破呢?王忠明博士認為,既然國家現行的規定已經很清楚,那么,只有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去運作,才能保證海外上市工作的有序進行。
看來,要
超越50%的底線,只能是例外批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