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上海大眾20年來第一次在單月銷量上同時被兩個對手
超越。盡管上海
大眾今年上半年依然以179152輛的累計銷量名列國內轎車廠家老大,但南北
大眾6月份銷量第三第四的成績預示著大眾一枝獨秀的輝煌時代即將結束。在汽車業的轉型期,新的競爭格局初顯。大眾由于其疲態加速了頹勢,而來勢洶洶的
上海通用將直面日系企業
豐田和
本田的競爭。
南北大眾輸在何處 雖然不能以一次成敗論英雄,大眾在中國還是合資巨頭不可小覷的強大力量。但從近期大眾的表現來看,降價時機不準而造成的市場反應平淡、6月銷量被超過等等都很大地打擊了大眾的士氣。大眾20年的壟斷地位已經不再牢靠。大眾曾經的絕對市場優勢是由于競爭不足引起的,而今天到了技術、營銷、管理都不弱于它的對手紛紛出擊的時候,大眾到了該絕地反擊的緊要關頭。首先,南北大眾必須檢查一下自己輸在哪里。
上海大眾公關部有關人士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造成銷量下滑的客觀原因是針對
途安的生產線改造而造成的部分停產,以及降價時間短,
經銷商手里的庫存釋放比較緩慢。但他表示,企業起起伏伏很正常。“沒有必要每個月都去爭銷量第一,我們有信心今年總量達到第一。”
而
一汽大眾的銷量更從上月20178輛下降到12786輛。
一汽大眾市場部程銳接受采訪時這么認為銷量下滑的原因:在廠家降價之前,經銷商已經暗降,所以造成了消費者的等待和觀望。另外整個6月份經銷商去消化庫存,所以“本月
一汽大眾的數據更真實一些。”而從6月17日到30日,
一汽大眾的銷量是前半個月的兩倍。“降價效果還是明顯的。”
今年5、6月份汽車市場低迷,而且從往年來看,5、6月份也不是銷售旺季。幾乎整個車市都在下滑。亞洲汽車資源汽車分析師劉飛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認為,上海
通用和
廣州本田也都不同程度受到沖擊。通用“逆風
飛揚”的原因在于:其5月16日的降價效應已經初顯。而大眾是從6月中旬開始降價。而且大眾降價在市場上影響不算大,消費者沒有得到實際的好處,其銷量比5月下滑是可以理解的。這些因素促使大眾與通用的逆差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