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目前汽車市場“增速放緩”現象,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根據目前有關部門已公布的數據,對年底將至的汽車市場進行了全景分析,從而使消費者對汽車市場有一個相對準確的判斷。
■乘用車銷量增幅繼續降低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1~9月份,乘用車累計產銷量為266.75萬輛和25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8.78%和15.82%。第三季度,產銷增長速度繼續回落,但較去年同期仍然保持一定的增幅。從銷量及其增長情況來看,三季度各月環比變化趨勢及增幅與上年同期基本相同;與上年同期相比,各月平均增幅約為2%,保持小幅增長。產銷狀況表明,三季度乘用車需求略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總的來說市場依然低迷,需求增長乏力。
分析認為,在當前個人購車量占銷售總量絕對份額的條件下,個人購車比例越高,銷量越大;同時,目前由于個人購車價格大部分在15萬元以下,所以短期銷量和單車平均售價呈明顯的負相關,即單車平均售價越低,銷量越大(主要是由私人購買驅動)。這也是前兩年汽車銷量持續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下半年產量逐月下滑
從產量及其增長情況來看,由于需求增速降低,為了消化庫存和降低成本,主要
廠商從6月份起不斷下調產量,三季度主要生產廠商生產量進一步降低。8、9月份的產量甚至低于2003年同期水平,其中9月份產量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8%。
除轎車之外的其他乘用車(微客、
MPV和
SUV等)產銷在三季度的降幅更為明顯,其銷量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而產量增速在5月達到最高值后一路下滑,三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產量平均降低近20%,而燃油價格的持續上漲是導致MPV、SUV產銷下滑的主要原因。
■進口車數量逐月減少 今年1~9月,我國累計進口乘用車(含成套散件)12.36萬輛,同比增長5.37%,轎車進口量在經歷6月的短期回升后在三季度逐月減少,9月進口量為1.09萬輛,已低于上年同期1.16萬輛的進口水平,降幅達6.03%。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2005年年初進口乘用車關稅即將下調,同時將取消進口配額,消費者對進口車價格繼續下跌預期有所增強。下半年市場對進口車的消費需求不旺,同時相關政策尚不明朗,使大部分
經銷商選擇了減少進口量、降低庫存以應對經營風險的策略。
■汽車出口成為亮點 與進口車的狀況相反,盡管基數較小,但乘用車出口數量呈現大幅增長態勢。1~9月份,我國共出口乘用車0.92萬輛,與去年全年水平(0.42萬輛)相比翻了一番多。其中小型客車(9座以下)、轎車和越野車(SUV)出口量分別是去年同期水平的5.76倍、4.24倍和1.24倍。1~9月我國凈進口量為11.44萬輛。
據統計,三季度市場總供給量約為281.6萬輛,國內總需求量約為254.4萬輛,供求差27.2萬輛。上半年乘用車市場供求差約為24萬輛,因此三季度乘用車供求差僅增長3.2萬輛。與二季度15萬輛的增量相比,盡管三季度供求差依然在增加,但其增長速度已由二季度的211%降至13%,降幅較大。但是有消息稱,目前汽車市場的供求差已經達到40萬輛左右。
■供大于求的局面會有所緩解
受二季度需求回落的影響,主要乘用車制造商紛紛下調產量,使三季度供給增幅回落。因此年末主要乘用車生產企業將會繼續調整產量,預計總產量會維持在去年同期水平,企業的主要任務仍然是消除庫存。預計今年全年累計產量為360萬輛左右,同比增幅將達到15%左右;轎車全年同比增長20%左右,累計產量達到240萬輛左右。
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今年四季度進口車型時會更為謹慎,從而下半年整車進口的增長將會繼續維持較低增長率。預計全年增長率將達到5%左右,進口數量將維持在14萬輛左右。同時,國產乘用車的出口在下半年將繼續保持增長,預計全年出口量將達到1.1萬輛左右。
■大范圍降價的可能性不大 從總量上來看,2004年前三季度供求差為27.2萬輛,預計全年供給大于需求的態勢仍將保持。由于需求較三季度有所回升,全年供求差仍將保持在30萬輛左右。
另外,由于年終完成銷售任務的壓力逐漸增加,同時由于廠商的銷售返款獎勵已成為今年四季度經銷商的利潤重點,部分經銷商會側重于“走量”而非“走價”,當前的車市狀況和銀行信貸緊縮不允許經銷商通過購買大量乘用車庫存的方式來獲得廠商獎勵,而只能借助降低價格、降低單車銷售利潤,通過保持較高的銷售量來達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分析認為,年底將至,對于10萬元以下的車型,由于多次降價和央行加息等原因,其降價空間較小;而15萬元以上,特別是30萬元以上的車型降價可能性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