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
廣州車展上,
風光占盡的不是廣洲日系兵團,而是一款名叫CEO的
雙環國產新車。是什么引發了人們對CEO車型的極大關注--是其和
寶馬X5如出一轍的外表,還是與國產
三菱的難分伯仲的性能,或者是與低端
SUV同出一門的價格,其引發的民族汽車模仿與仿造
理念之爭,讓各大門戶網站車友云集,議論紛紛。我在北行途中,曾路過
雙環汽車訪問,對此深有體會。
艱辛模仿自立
有媒體將“侵權”的字眼引入車市十大名詞,殊不知這“侵權”背后隱含多少艱辛。車市無奈的保護政策讓多少車友無望的買單,年產銷過400萬輛的國產汽車現在還在嗷嗷待哺,拾人牙慧二十幾年的幾個孩子至今仍在苦苦支撐車市,一樁樁產權官司讓國產汽車老總們焦頭爛額,
通用訴
奇瑞、
豐田訴
吉利、
日產訴
長城、
本田訴
雙環...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究竟是怎么了?
眾所周知,汽車是科技發展的結晶,汽車工業
高度體現知識經濟特點。知識上的落后意味著經濟中的貧窮。國門打開二十余年,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國當前與發達國家經濟總量上的差距在逐漸縮小,但是科學技術上的落后仍存,國外有意的技術封鎖讓國內科技至少與西方有十年差距。汽車工業方面,隨著汽車豪門的涌入中國市場,技術競爭的不平等性讓國內民族工業只能選擇模仿自立之路。但缺乏精密的汽車配件配套體系、缺少嚴密的汽車模具生產環境的民族汽車業,模仿路上艱難前行,即使經過政府的層層把關上路之后,還要歷盡風言惡謗,疲訴苦訟。
l模仿創新發展 04年
本田一紙訴狀將“
來寶”告上法庭,民族汽車的競爭存在引起國際巨頭關注,然而在法庭還未做出裁定的一年時間,雨后春筍般,國內十幾種仿來寶車型橫空出世,車壇刮起一陣仿造旋風,
雙環現象因此成名。
模仿借鑒國際時尚車型設計理念,結合國內配件基礎而創新開發的
雙環來寶,上市即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銷路剛暢,隨后遭遇仿造風波。試想,將一輛來寶解體后,就可得到所有配件的配套資料,仿造廠家只需用很小的成本,就能攢出一輛市場認可車型。但雙環并不是用本田的配件攢出的CRV,憑此一點就可以看其創新點。來寶和CRV都應得到法律保護,而仿造者應遭受市場的懲戒。
雙環在來寶遭遇仿造風波之后,沒有用法庭干戈來爭取市場,而是迅速提高了產品的技術含量來參與競爭,同時加大了CEO的研發力度,通過模仿創新發展,這種做法值得民族工業借鑒
國車自強之路
北行途中,我采訪雙環,看到幾輛的滿載來寶的大車向東駛去,均為"滬A"、"粵B"等地牌照。記者不解,“西部道路適合來寶越野,難道東部路況也流行雙環時尚?”進入廠區,雙環郭總詮釋了這種現象,“雙環汽車自1988年建廠至今,一直向社會提供物美價廉的國民車。十六年的軍工精品,加上企業創新理念,來寶車的時尚外型和綽約的性價比,贏得了買車者的一致認同,產品自然暢銷國內車市。”
當車壇還在就CRV的官司鬧的沸沸揚揚之際,當車市還在熱衷就仿造模仿之說議論紛紛之時,中國的民族汽車工業已占在自立前列:世界汽車大潮呼喚著民族汽車工業的覺醒,世界汽車舞臺需要中國汽車的
無限風光。日車、韓車這么做了,而雙環才剛剛起步。
做個好車子...國車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