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市場的不完全化和特殊性,國產高檔車想要鋪開格局銷售,就必須進軍公務車市場———這幾乎成了高檔車必須要走的“獨木橋”。而整個2005年由于高檔車的集體上市,使得這塊高利潤的市場變得氣氛緊張,到底誰能安然越過這個難關對消費者來說并不重要,但對廠家來說不得不考慮,市場只能這樣走嗎?隨著
奔馳、
凱迪拉克和
皇冠的國產,今年毫無疑問將成為國產高檔車的競爭元年。值得關注的是,各大高檔車品牌無一不將“進軍公務車市場”當作競爭重點。
日前,
寶馬公司傳出消息,國產
寶馬已經拿下公務車市場第一單———遼寧省政府采購了15輛寶馬用做公務車,與此同時,還沒下線的新皇冠以及還未公布價格的
別克榮御也都紛紛發出戰書———進軍公務車市場,挑戰公務車老大
奧迪。
由于國產高檔車進軍公務車市場幾乎都是先從地方政府身上打開缺口。有業內人士指出,高檔車真正的決定性競爭力似乎也不應當局限在高檔公務車市場這一小塊蛋糕上,要想最終打贏市場競爭,終歸要靠市場手段而絕非行政手段。
公務車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目前,中國高檔汽車市場按用戶來分可分為三大塊,即:公務用車、商務用車和私人用車。據了解,盡管公務車在目前中國汽車市場所占比例已大幅下降,僅占較小的比例,以
奧迪為例,目前公務車市場占其總銷量的20%。但是,其作用不可忽視,特別是對高檔汽車品牌的作用不能忽視。雖然在公務車市場展開的競爭不能決定高檔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成敗,但此舉卻有利于高檔品牌的樹立,對其產量規模的提高也將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據汽車公司調查分析,由于長期存在復雜的歷史和現實原因,時至今日,“官本位”意識仍然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官員的價值取向和喜好對于社會各個層面頗具影響;同時,這種影響在社會上形成一定規模后,又將反作用于政府官員的心理,形成范圍更廣、更強的影響力。因此,政府官員所選用的轎車也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公務車對高檔汽車的社會消費心理起到一定的輻射和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企業與政府官員的社會、經濟活動頻繁,政府對公務車的購買傾向必然會影響企業商務用車的購買心理。“豈敢在前,不愿在后”的心理,使商務人士在購車時帶有同政府用車“趨同”的心態。在購買商務用車時,至少擁有一輛與政府官員相同的轎車成為普遍的共識。
“奧迪時代”行將不再
國產奧迪這幾年的發展或許能說明一切。20
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轎車市場是公務用車階段。整個轎車需求量非常低,其中70%來自政府和事業單位的公務用車。在公務車的年代,
奔馳、皇冠和奧迪成為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名字。建國以來,奔馳一直是公務車的主流。進入70年中期,皇冠逐漸取代了奔馳的地位,隨后就進入了奧迪的時代。中國轎車領域流行一句話:“不管大官小官,都坐四個圈。”
據了解,由于目前規定政府采購的公務車必須是國產車,所以高檔公務車基本被國產奧迪所壟斷,約占其總銷量的20%,而公務車對商務車市場的帶動作用更是不可估量。這就使奧迪在高檔車市場的地位一直無人能比。2004年,奧迪的銷量高達6.2萬輛,占國產高檔車市場百分之六七十的比例。更叫人垂涎的是,來自奧迪的利潤幾乎占
一汽大眾利潤的絕大部分。
生存是第一位的。對于國產高檔車來說,通過進軍公務車市場來謀取中國高檔車市場的一席之地或許并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卻是最實際不過的做法。
業內認為,近年來,國產新車從10萬~30萬元各細分市場層出不窮,而且價格戰已趨白熱化,但高檔車巨大的成長空間尤其是利潤空間卻基本沒變。因此,中外汽車巨頭在國內展開高檔車之爭完全是沖著市場和利潤來的。當然,奧迪一統高檔車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對消費者無疑是利好。
那么,在高檔車市場被奧迪完全壟斷的情況下,在國內毫無根基的其他國產高檔車又將如何與之競爭?從奧迪的銷售情況來,20%的公務車比例是客觀的,公務車市場自然也成了繞不開的必爭對象。對廠家來說,進軍公務車市場才可以幫助他們打開國產高檔車市場的缺口,才能從根本上撼動奧迪的壟斷地位。事實上,進軍公務車市場、進軍國產高檔車市場已被這些企業視為2005年打開沉悶格局的一針強心劑。
在此情況下,不難理解寶馬,以及皇冠、榮御等想進入公務車市場的急切之情,這或許也是他們能迅速占領國產高檔車市場的惟一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