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北京機動車輛保有量240余萬輛,預計到2008年將超過300萬輛。如果再計算上各種為奧運服務的車輛,預計2008年奧運賽事交通組織和管理將面臨嚴峻挑戰。”昨天,北京奧組委公共服務部副部長、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副局長于春全的“開場白”,讓所有人聚焦2008奧運交通。
于春全用了“城市交通需求將達到歷史上最高水平”這句話來評價2008年奧運交通。因為不僅從現在起,北京的機動車保有量和交通出行量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還有各國貴賓、國際奧委會官員、運動員和全球記者的通行,這都將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提供安全、暢通、準點、便利的交通成為奧運交通的追求目標。”于春全介紹,“在2008年奧運會賽事期間,所有場館不提供任何大型停車場。我們將通過設置奧運公交專線,在地鐵、輕軌與場館之間開設專門的公交線,開設出租車定點服務等措施,為幾百萬看比賽的觀眾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
據了解,奧運交通類型一般分為T1到T5幾種證件。其中T1為專門的小車服務并配有司機,T2為合用專車配有司機,T3為預約的合用車,T4是專用的大車,T5為免費的公共交通。于春全透露,根據奧運會通行的原則,志愿者、看比賽的觀眾和所有持證人員,均可以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到達場館。雅典當時的規定是持當天比賽門票的觀眾可免費乘坐公交。北京雖然目前的具體政策還沒有最終確定,但也將參照這一原則。
同時,北京還將形成奧林匹克交通環,在北京現有的快速路網,四環路、二環、五環路的部分路段和通往各場館的道路,將劃設奧林匹克專用道,形成奧林匹克專用系統。于春全強調,專用道一般只有一道,將盡量協調奧運交通與日常交通之間的關系。
針對奧運交通總量控制的措施怎樣出臺的問題,于春全也表示,有關部門也將在科學預測北京交通供給能力、日常交通量和奧運交通整體需求量的基礎上,建立城市交通模型和場館交通模型,并通過計算機進行仿真測試,對方案進行風險評估,然后提出需求管理政策,在對有效性進行印證之后逐漸形成。
另外,在2008年前,北京還將新增城市道路318公里,新建公路1509公里,改變公路2500公里。同時除了東直門到機場的道路外,北京還將增加4條軌道交通的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