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汽車主流市場的推算錯誤將歐美廠商置入了尷尬的境地,以豐田為代表的混合動力軍團再次贏得了關鍵性的一役。在人們眼中,混合動力車已經成為高油價時代汽車市場的救星
企業家的話越來越不值錢了。盡管混合動力車的成本居高不下,但豐田良好的發展態勢還是讓日產總裁卡洛斯·戈恩心猿意馬。繼前段時間在美國經銷商大會上大放厥詞,數落混合動力車諸多不是之后,戈恩又一次把自己劃入混合動力車擁護者的陣營。日前,他在一次媒體見面會上強調,混合動力車有發展成為未來主流車型的潛力,所以日產不會忽視這項業務。戈恩宣稱,日產計劃于明年推出第一款混合動力Altima轎車,由日產美國田納西州工廠生產,預計2007年銷售5萬輛。
豐田在混合動力車市場上的壟斷地位的確令人敬畏,即便在氫動力車研發上走在前列的通用也不得不向豐田看齊。通用董事長瓦格納幾乎是戈恩的翻版,其一邊聲稱混合動力車是燒錢機器,一邊與戴-克和寶馬聯合燒錢,共同開發混合動力發動機,供三家公司未來的混合動力車使用,以此來阻擊豐田的擴張。瓦格納表示,除非油價提高3倍,達到每加侖8美元,否則很難說服顧客多掏錢來彌補混合動力車的額外成本。他十分肯定地說,沒有一家汽車制造商能在混合動力車上賺到錢,通用推動這種車型的研發,無非是為了改善公司的環保形象。
瓦格納的話無意中自曝了美國廠商在環保意識上的落后。不久前,美國環境保護局與美國能源部評出了在美2006款“十大省油車”,本田生產的混合動力車Insight位居第一,豐田Prius位居第二。除了大眾有兩款柴油車入榜,其他八席全部被日本車包攬,而美國廠商則全軍覆沒。
大眾也沒有在自己的柴油車強項上沾沾自喜,畢竟這種車只在歐洲市場上流行,在北美和東南亞,柴油車依然是冷門。而今,大眾在歐洲柴油車市場上的壟斷地位恐怕也保不住了。因為豐田已經向歐洲市場開進,展開了大規模的宣傳攻勢。2004年,豐田在歐洲才銷售了8600輛混合動力車,而今年將大幅提升為2.5萬輛。豐田的目標是:到2010年,在銷往歐洲的120萬輛汽車中,10%至15%為混合動力車。
不久前,大眾宣布將與自己的子公司奧迪一道,結盟保時捷,共同開發一款混合動力引擎。保時捷計劃將SUV卡宴改造為混合動力車,并于2010年之前推向市場;奧迪的新車Q7也將于2008年推出混合動力版本。奧迪全球銷售主管沃爾夫稱,他并不認為混合動力是很好的解決方案,但美國人就是喜歡,而美國市場對奧迪又非常重要。
歐美廠商在混合動力車上賠本賺吆喝的態度有著向豐田妥協的意味,他們已經被迫承認混合動力車在當今汽車市場的主流地位;這當中也蘊含著自我救贖的意味,他們寧可采用技術共享的方式聯合起來,也不愿意花重金去買豐田的技術,盡管豐田的混合動力技術是當今最成熟的。
在Prius之前,混合動力車幾乎都是通過發動機驅動發電機,電機利用這些電力來帶動車輪旋轉。歐美幾大廠商的混合動力研發一直在這一階段停滯不前。
Prius與老式混合動力車相比有較大的進化,它在啟動和減速時僅靠電機帶動行駛,正常行駛時,則靠改變發動機動力和電機動力的比例來行駛,并且剩余的能量和制動時所產生的熱量能夠轉換成電力進行充電。據稱,加州政府的新環保法規正是以日系混合動力車為標準制定的,而歐美廠商落后的混合動力車不在稅收優惠的范圍之內。美國政府對日系廠商的過于偏袒也造成了美國本土企業混合動力車的滯銷。
政策的支持無疑是混合動力車實現量產的強力催化劑。關于Prius在中國市場的售價,有人猜測可能在30萬元左右。這個價位已經快趕上寶馬320i,勢必會讓老百姓望而卻步,而政府也不會因為豐田一家而制定針對混合動力車的優惠政策。可想而知,Prius至少在這兩年是撈不回成本的。
但是,豐田的想法不只是多賣幾輛車。事實上,依靠技術授權或銷售發動機就可以大賺一筆,豐田200多項混合動力車專利已經可以讓其坐享其成了。當國內汽車廠家紛紛宣布混合動力車研發計劃的時候,他們就已經上了豐田的套,因為他們的類似技術很可能判定為對豐田的侵權,而不得不向豐田繳納專利許可費。這也是國內汽車廠家在政府制定混合動力車標準時頗為不滿的原因之一。
但也有人認為,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我國第一批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國家標準,只是為國產混合動力車的上市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可笑的是,盡管國內廠商對該標準普遍持質疑態度,卻沒有一個廠家能夠拿出自己的試驗標準供委員會參考。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豐田承認,混合動力車的利潤回報還沒有達到豐厚盈溢的程度,但其獲利潛力還是相當巨大的。豐田社長渡邊捷昭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豐田計劃盡快降低混合動力車的開發和制造成本,從而縮短其與普通汽車的價格差距。渡邊捷昭稱,現在豐田混合動力車的價格比同級別的汽油車貴4500美元左右。
毋庸置疑的是,日系車已經開始主宰混合動力車市場。通用、福特和大眾已經嘗到被蠶食的苦頭了,從當前的形勢看,他們的補救措施似乎也沒有奏效。有人計算,如果中國每個家庭擁有1~2輛車的話,中國一天的石油消耗量將超過全世界一天的石油生產總量。鑒于日本在混合動力技術上遙遙領先,未來的中國市場會不會也是日系車的天下呢?恐怕這并不是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