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國乘用車聯合會公布的資料顯示:2005年上半年乘用車同比增長約為14.05%,而中級車的同比增長則達到了32.83%,遠遠高于平均增長水平,僅上半年銷量即已達到53萬輛。而中級車市場上,韓系車的表現最為搶眼,僅伊蘭特和凱越兩款車上半年的銷量就占據了整個市場銷量的60%,而下半年上市的賽拉圖也被寄予厚望。老三樣的黯淡無光,精三樣尚不成氣候,新三樣正風光無限,但與其說新三樣表現堅挺倒不如說是韓系車一統天下。
伊蘭特常銷不敗靠全面
北京現代成立之初,就繼承了韓國現代“產品技術全球同步”的產品策略,伊蘭特是韓國現代自主開發最成功的車型之一,其優異的性能得到了包括J.D.POWER等諸多世界權威機構的認可。北京現代伊蘭特是在韓國現代伊蘭特第六代的基礎上改造而來,針對中國家用轎車消費的特點和道路狀況進行了相應的改良和提高,僅僅在發動機和變速器方面,中國版的伊蘭特就做了9項改進,這一系列改進,使得中國版的伊蘭特更適合中國路況和行車環境。
如果伊蘭特因最初的熱銷被看作車市的黑馬的話,現在可以用常青來形容了。從2004年躋身汽車市場前五名到今年季度銷售冠軍,上市不到兩年就突破了24萬輛銷量。在國際市場上也同樣表現出色,全球銷量已經超過330萬輛。憑借伊蘭特出色的表現,北京現代在去年躋身于中國第四轎車企業。
凱越步步跟隨靠均衡
別克凱越的開發設計,可以說是國際化團隊聯手打造。堅守平庸的凱越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足并取得不錯的成績,上海通用的品牌力量可以說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伊蘭特沒有上市的時候凱越曾經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而凱越的單月銷量也一直緊追伊蘭特,上半年比伊蘭特少了兩萬輛左右,在市場策略上也緊盯對手,伊蘭特降價凱越肯定隨后就降。
凱越上市的時候由于通用的品牌號召力以及精心包裝,再加上當時消費者對老三樣“審美疲勞”,因此確實火爆了一段時間。伊蘭特上市的時候矛頭直接對準凱越,但凱越當時并沒有把伊蘭特放在眼里,沒想到后來卻被性價比優勢高的伊蘭特死死壓制。上海通用本來想依靠凱越在中國市場成就一番事業的,但想不到半路殺出了個伊蘭特,雖然淪落為“千年老二”的地步,但它的日子也并不難過。
賽拉圖期待輝煌靠新穎
東風悅達起亞將其引入國內,作為馳騁中國汽車市場的又一新銳力量。賽拉圖上市,填補了原來千里馬和遠艦之間的空白市場,起到了很好的連接作用,使其產品矩陣臻于完整,悅達起亞也希望借賽拉圖來一掃遠艦失利的不利局面。
其實賽拉圖最有競爭力的還是它時尚的外表,憑借這一優勢贏得了不少年輕人的心,但僅僅有外表還不足以成為賽拉圖挑戰伊蘭特的本錢,在配置方面賽拉圖也是積極向伊蘭特靠攏,以求在競爭中不落下風。
賽拉圖雖然“看上去很美”,但是缺點也比較突出。1.6L的賽拉圖沿用了千里馬的發動機,在拉動更重的賽拉圖時感覺動力有些不充沛,搭配4擋的自動變速器,即使急踩油門提速感覺也較為平緩,讓人有些擔心在提速超車并線時會力不從心。相對于賽拉圖時尚的外表,1.6L的賽拉圖有“三十歲身體,六十歲心臟”之嫌。想不通為什么起亞在被稱為黃金排量的1.6L賽拉圖上會使用這么一款發動機,而起亞方面對這一點也一直諱莫如深。
從對比中可以看出伊蘭特勝在全面,凱越贏在均衡,賽拉圖壓寶新穎。三款車出色的市場表現說明韓系車整體上也已經成功突破了日系和歐美車系的霸權,韓系車已經悄悄趕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