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穩定發展,道路條件不斷改善,市政工程建設力度加大,物流業高速增長,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國內的重型卡車市場迅速升溫,特別是在2003年和2004年,市場的“非常規性增長”狀態,導致國內各卡車生產廠家全力擴充產能,研發新產品,力求在高熱的市場沸騰期內占據較大市場份額。
自2005年3月開始,重卡市場突然進入降溫調整期,各卡車生產廠家強大的產能壓力被傳遞到銷售部門,正所謂“市場好,累壞了生產,笑壞了銷售;市場差,清閑了生產,忙壞了銷售!睘橄瘞齑鎯,加速生產資金流和產品流的循環,各廠家的銷售部門費盡心機搶奪客戶,經銷商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規范的競爭方式應運而生,極大地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這里列舉幾個卡車經銷商銷售的小花招,目的一是為了提醒廣大的卡車客戶小心上當受騙;二是告誡那些坑害客戶,謀求小利的經銷單位,要及時收手。
例1:“庫存翻新,以次充好”
大多數卡車生產廠家,都或多或少地存有部分未銷售的庫存車輛,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這種“庫存車”只是存放的時間長了,部分外圍零件生銹,橡膠部件略有老化,雖然不影響使用,但品質已經下降,因此廠家通常在檢修后,給予經銷商部分折扣,希望低價銷售掉。但是個別經銷單位在接到庫存車后,花費較少的費用,將車輛進行表面翻新,給車子做一下美容,再通過各種渠道更改生產日期,把它當作新車銷售,從中牟取高利潤。
例2:“批量攙假,濫竽充數”
對于批量采購的客戶,用小部分庫存車加大部分新車湊齊數量交貨,魚目混珠,從中獲利。
例3:“刪減配置,偷梁換柱”
客戶在購買卡車產品時,對于價格斤斤計較,這是符合情理的事情。有些經銷單位,為了做成生意,在價格上過分謙讓客戶,但實際上又不甘心,只能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更改合同中未涉及到的車輛配置,把價格降下來,用失去信譽的行為來換取利益。
例4:“加裝配置,冒充原廠”
部分經銷單位,與客戶簽訂合同確定車輛的具體配置后,在與廠家的訂貨合同中少定幾項配置,例如牽引卡車,客戶要求加裝導流罩和空調,而經銷商從廠家提不帶有導流罩和空調的車輛,然后自己在市場上采購低價假冒的次品安裝在車上交給用戶。由于客戶一時難辨真偽,因此通?梢悦苫爝^關,經銷商則每輛能多賺數千元的利潤。
不規范的競爭手段還有很多種,在此不一一列舉。這種靠弄虛作假的手段坑騙消費者的行為,應該受到社會的譴責?ㄜ嚠a品屬于生產資料的范疇,客戶購買產品后,需要的是過硬的質量,需要的是車輛可靠的運轉,從而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載重幾十噸的重型卡車,高速行駛中,一旦出現問題,有可能造成車毀人亡的慘劇。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某種意義上講,這種弄虛作假的行為無異于犯罪。
對于此種情況,國內的許多卡車廠家也采取了相關的辦法,例如:在車輛的保修卡上明確寫明了車輛出廠時是否配置有原廠的空調等,讓客戶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車輛出廠時的原始情況,從而避免了虛假配置等情況的發生,維護了客戶的利益。廠家的努力代替不了客戶明亮的眼睛,最為關鍵的是提醒廣大的卡車用戶,車輛是一種多零部件、多樣化配置的產品,選擇正規的廠家授權經銷單位,是最簡單可靠的辦法。同時,不要一味注重低價格,壓的經銷商透不過氣來。留給他們適當的利潤空間,畢竟貨真價實,性能可靠的卡車產品,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