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爭論由來已久,無論怎樣說,中國的自主品牌汽車特別是轎車目前所處的弱勢是不爭的事實。雖然,自主品牌轎車在2005年開始漸進崛起,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高速度的增長仍然難以掩蓋發展不均衡的狀況。現在一提及自主品牌轎車,人們就不由得想到奇瑞、吉利等,他們正以驚人的速度打造著中國自主品牌轎車并躋身“國內十大”,而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王牌正規軍”的一汽、上汽、東風這三大集團,人們能想到的恐怕只有老面孔的紅旗和夏利了。這三大集團何時發力打造自主品牌,國人對他們寄予厚望。
一汽集團公司總經理竺延風
“一個國家,沒有核力量不能稱其為大國;一個國家,沒有自主的汽車工業,就沒有工業的全面發展,也不能稱其為大國。”
“一個擁有巨大汽車市場潛力的大國,沒有自主的具有主導權的汽車工業體系,也就不能稱之為工業現代化強國,只能稱為制造大國。發展自主品牌是一汽的旗幟,是一汽的靈魂和文化內涵。‘紅旗’承載著一汽幾代人的執著與夢想,我們有能力把它做強做大。”
“開發自主的車型要‘耐住寂寞二十年’。”
“在‘十一五’期間,一汽要在B級轎車實現全面自主,自主轎車達到二流或以上,卡車產品保證上升到世界一流。到‘十一五’之后,建立起完整的卡車、中檔以下轎車的自主體系。”
“發展自主品牌是東風多年來不懈地追求,建設一個在開放中自主發展的東風公司是公司總體發展的3個定位之一。”
“2006年,東風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速自主品牌建設;要通過完善自主品牌的產品研發體系和運行機制,完善、強化研發能力,創新研發模式,發揮子公司(包括合資公司)研發資源優勢,鞏固、維護商用車自主品牌的市場領先地位;要積極開展新一輪乘用車自主品牌產品開發,不斷提升乘用車自主品牌在市場中的地位。”
前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苗圩
“中國汽車業自主品牌之路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幾代人、幾十年的努力,非一朝之功。”
上汽股份總裁陳虹
“自主品牌對上汽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十分重大,既是我們建立自主創新體系的主要載體,也是我們能否成為有核心競爭力、有地位的汽車大集團的關鍵。與目前國內其他自主品牌的發展策略不同,我們的自主品牌是要在過去多年國際合作經驗和技術積累的基礎上,從較高起點出發,運用寬廣的世界眼光,在開放條件下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走差異化的競爭道路,重點提高整車和關鍵子系統的集成能力,形成可持續的低成本優勢,并逐步在各個環節建立起競爭力。今年上汽第一款自主品牌中高級轎車將下線。同時,我們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全力打造從中高級、中級、中低級到緊湊型的寬系列產品,計劃明年底上汽自主品牌汽車開始向歐洲市場批量出口。”
紅旗旗艦
三大集團面對強大壓力
一汽、上汽和東風這三大汽車集團,在中國汽車行業的地位舉足輕重,一度占有國內汽車市場60%以上的市場份額,曾是國家重點扶持對象,其發展水平也基本上代表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水平。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05年我國汽車累計產銷570.77萬輛和575.82輛,在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中,一汽、上汽、東風繼續列前三位,分別達到98.31萬輛、91.75萬輛、72.90萬輛,“三大”的銷量即占全國汽車銷售總量的45.7%。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去年我國基本乘用車(轎車)累計產銷276.77萬輛和278.74萬輛。雖然一汽、上汽和東風的旗下產品也名列前茅,但大多數是合資品牌產品,“三大”的自主品牌轎車產品只能靠夏利的18萬輛獨撐門面,加上少量紅旗也就占到總量的1/15,與他們的行業地位極不相稱。
2005年上海車展,奇瑞卻一口氣拿出了五款全新的汽車,六款新車今年已陸續上市,同時奇瑞還展示了代表真正實力的六款自主品牌發動機,而奇瑞大張旗鼓地在海外建廠賣車的舉動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自主品牌轎車的潛在力量,在產銷方面,2005年奇瑞已近19萬輛。除了奇瑞,江淮展出了自己的首款概念車Vision,吉利推出自己的“城堡”概念車,還有比亞迪ET概念車、哈飛概念車、獵豹概念車等。去年,力帆也加入了自主品牌轎車陣營,長城汽車也對轎車躍躍欲試,小排量自主品牌車型今年年底也將推出。
今年年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吉利“自由艦”轎車亮相北美國際車展,引起各方關注;長安汽車新帥徐留平近日也表示,長安今年將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V6、CV7、CV9、CV11等一系列全新車型。到2010年長安自主知識產權汽車產銷量爭取達到50%以上,車型平臺6個以上。
很明顯,在自主品牌轎車領域,三大汽車集團已陷入眾多其他企業的包圍之中。
乘用車自主品牌現狀難如人意
對于有“共和國長子”之稱的第一汽車集團來講,其自主品牌轎車份量在三大汽車中還是說得過去的:歷經近50年幾代人心血打造出的紅旗轎車品牌堪稱自主品牌轎車的旗幟,品牌價值已達到56.56億元。然而,近年來紅旗的銷量一直處于下滑之中:2002年是2.85萬輛,2003年是2.7萬輛,2004年是1.5萬輛,2005年已降至1.2萬輛。有人甚至發出了“紅旗還能扛多久?”的疑問。
2002年,“天一重組”使得深受平民百姓歡迎的夏利品牌劃入一汽旗下,這為一汽的自主品牌轎車“軟肋”平添了幾分戰斗力。據一汽統計,“十五”期間,汽車行業轎車自主產品市場總量809.2萬輛,自主產品達121.7萬輛,占市場份額15%,其中一汽自主轎車產品61.4萬輛,在國內轎車總量中占到了50.4%。
不久前剛剛撩開面紗的東風雪鐵龍“凱旋”轎車,在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神龍公司總經理劉衛東看來,其知識產權屬于神龍。理由是中方全程參與了“凱旋”全過程設計和制造。從知識產權和自主創新的角度講,一旦法方在它國生產“凱旋”并投放市場,反過來要向中方交“技術創新費”,這便是“東風式”的自主創新模式了。
其實,東風汽車公司是不乏自主品牌產品的,只是與眾多自主品牌商用車相比,東風公司的乘用車多為合資產品,旗下“東風”字號的十大系列基本乘用車里僅有“東風小王子”,2002年即通過了國家經貿委批準,年產量僅4、5000輛,而且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里幾乎沒露過臉,可謂“養在深閨人不識”。而另一款自主品牌“東風新星”轎車今年有望量產。
身為中國汽車工業具有代表性的特大型企業集團,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2004年曾躋身《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行列。2005年上汽股份共銷售整車超過105萬輛,其中乘用車銷量超過74萬輛,但從中難覓自主品牌轎車的影子。
早在2002年,上汽即提出了“2007年生產5萬輛自主品牌轎車”的目標。2004年初,上汽成立自主品牌工作組,并將該項目交給旗下上市公司上海汽車擔當自主品牌研發的經營主體。去年7月,上海汽車董事會通過決議,上海汽車與上汽股份合資成立上汽陸威汽車有限公司,作為上汽自主品牌汽車的生產基地之一,計劃生產采用雙龍、羅孚技術的自主品牌汽車。
自主研發開始全面推進
隨著近幾年來中國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幾乎所有的汽車集團都制訂了自主品牌發展規劃。有人斷言,中國汽車的自主品牌之路今后將越走越寬。但是,出自三大汽車集團的自主品牌轎車產品何時能夠大規模地駛進千家萬戶呢?
按照計劃,一汽自主研發的新紅旗轎車C301將在今年投放市場,另一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代號為C1的經濟型轎車近期也將上市。而紅旗HQ3、HQE也是一汽在“十一五”期間向高端自主品牌轎車挺進的主力車型。據悉,C301是一款B級車;紅旗HQ3是應用集成技術資源而打造一款豪華轎車;紅旗HQE是一汽自主研發頂級紅旗高檔豪華車,其定位是國車。此外,在解放、紅旗、夏利和佳寶之后,一汽集團將啟動其又一個自主品牌,這就是有望今年年底推出的由一汽海馬生產的自主品牌轎車。預計到2010年,一汽要實現總體產銷2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實現產銷100萬輛,占總銷量的50%,市場占有率超過20%,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同時中級以下轎車在“十一五”期間實現全面自主。
在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后,上汽自主品牌項目的具體規劃2月底出爐。根據批復,上汽股份正式成立上汽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全面負責自主品牌乘用車體系的建設。據介紹,上汽汽車的初期投資為36.8億元人民幣。在“十一五”規劃中,上汽定下了生產60萬輛自主品牌汽車的目標,其中乘用車20萬輛。上汽汽車打造的第一款自主品牌轎車是基于Rover75平臺上經過二次創新開發的豪華轎車,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正式下線。
如果把東風雪鐵龍凱旋轎車看作是東風汽車公司在多年探索發展自主品牌轎車后邁出的真正一步,那么,未來東風發展自主品牌轎車的方向已浮出水面。根據東風汽車公司的“十一五”規劃,其中自主品牌的建設處于重要地位,將加快自主品牌中級轎車的研發。據了解,東風將重點研發1.6升排量以上的自主品牌轎車車型,但并未透露“十一五”期間在自主品牌中級轎車中的投資額及具體車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