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引起消費者關注的車市降價消息不斷。先是奇瑞瑞虎全系列車型價格下調,平均降幅超過1萬元。接著一汽大眾宣布寶來、高爾夫、捷達價格調整,最高降幅近2萬元,捷達系列最低價降為7.98萬元,寶來系列最低價降為13.28萬元,高爾夫系列普遍降低9000元左右,這也是繼年初上海通用降價之后,將對今年國內車市產生重要影響的另一次主流汽車廠商的大動作。
對于汽車降價,消費者自然歡喜。但是在近期的車市降價信息之外,值得消費者關注的市場信號也有不少。
例如,一汽大眾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偉銘除了宣布本次價格調整,還透露一汽大眾在銷售管理方面,從4月1日起將引入訂單式體系,全系車型完全按照用戶的實際訂單安排生產、銷售、物流等工作。這意味著,國內車市向歐美汽車發達國家的訂單式汽車消費越來越靠近。可以預計,未來越來越多的汽車生產廠家從控制成本的角度出發,從適應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角度出發,將逐步向這種訂單式生產過渡。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消費者,把汽車消費當成一種沖動消費、即時提現消費顯然已經不合時宜。消費者未來必須適應選擇、預訂、等待、提車這一消費理念。建立在高庫存為代價基礎上的今天想買車今天就交錢提車的消費方式將逐漸落伍。
而隨著主流汽車廠商對訂單式生產方式精髓的逐漸掌握,消費者也可以從訂單式消費的過程中嘗到甜頭。例如,隨著廠家生產線柔性增強,更多個性化預訂將成為可能。消費者下一張個性化訂單,就可以得到一輛個性化配置的車輛,同時也會使汽車的價格區間更有彈性。這對消費者、廠家和經銷商來說都是好事。
一汽大眾此次營銷變革的另外一個要點就是把過去的廠家指導價改為終端市場零售價。蘇偉銘表示,這意味著廠家公布的價格是“剛性”的,經銷商不能私自調整。這將從根本上解決廠家指導價和經銷商零售價不統一給消費者帶來的困惑。果真如此嗎?記者認為,實際上,經銷商更接近市場,承擔的風險也更大。如果眾多經銷商都感覺廠家的終端市場零售價過高,恐怕廠家定價的“剛性”再強也無濟于事。因此,過去消費者在經銷商那里習慣的砍價并不會完全絕跡,充其量是暫時向送裝飾等“暗降”方式轉變。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廠家必須努力控制成本,適應更迅猛的價格變化,在銷量、利潤和市場份額間尋找平衡點。僅靠在價格上“管住”經銷商,就有些一廂情愿的味道了。
據悉,除了瑞虎降價,奇瑞汽車有限公司還將在3月15日舉辦一個服務戰略和服務品牌的活動,重點放在“提升客戶滿意度”方面。這個售后服務市場的信號證明自主品牌汽車在快速提高市場占有率的同時,也必須承擔起不斷相應擴大的社會責任,盡最大可能不讓選擇自主品牌汽車的消費者在售后市場失望、寒心。
同樣來自自主品牌汽車的一個令人鼓舞的市場信號是,一汽轎車將在今年7月推出C301。一汽轎車銷售有限公司有關領導近日對新華社記者透露,這款自主品牌轎車將與合資品牌轎車在中高端轎車市場同臺競技,主要競爭對手為雅閣、凱美瑞(新佳美)等,但是C301很可能不使用紅旗品牌。記者認為,這意味一汽集團總經理竺延風去年透露的紅旗將走高檔車路線的轉變將逐步落實。同時,也意味著自主品牌汽車在20萬元以上中高端乘用車市場“一片空白”的現狀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變,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中高端合資品牌汽車價格“擠水”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