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合資品牌的幾款熱銷國產車頻頻出現各種“問題”。首先是針對大量車主反映的一汽豐田銳志轎車發動機滲油事件。另外,各地很多05款東風本田CRV的車主也集中通過CRV車友論壇等反映愛車出現了煩心的“車尾下沉”現象。
近些年,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作為應對市場競爭的一個重要手段,生產中高端車型的合資企業在提高國產化率方面不遺余力。尤其是《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的實施,更是改變了過去進口車在中國裝上4個輪子就搖身變成“國產車”的局面。有些汽車生產廠家甚至迫于競爭壓力,提出了零部件“瘋狂國產化”的口號。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速提升國產化率的同時,其“國產化質量”并未同步提升。例如,懂車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這個“規律”:合資品牌新車剛上市時價格貴,但是由于國產化率較低,其內飾件的精細程度較高;賣個一兩年,國產化率上去了,價格下來了,但是國產的內飾件也有粗糙之嫌了,故障率也上去了,有的還出現了“行駛中熄火”等一些群發性“怪病”。技術“全球同步”、全球市場投放的車型,單單在中國市場得了“怪病”,廠家一般會推托說與中國的路況、油品和駕駛員的駕駛習慣有關,但實際上,他們必須勇于面對在“國產化質量”上的不足和缺陷。
近期頻發的汽車質量問題,也再次將消費者的視線吸引到“千呼萬喚出不來”的汽車“三包”法規上。畢竟,沒有國家法規保駕護航,消費者與汽車企業發生糾紛時,很難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