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相關報道[截至5月 僅可統計到的轎車庫存突破10萬]
“10萬輛庫存不是太多了,而是比較少了。”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囑托記者,“一定要寫上這句話。”
近日,一組來自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在全國可以統計到的轎車廠家庫存中,累計庫存量已經達到100360輛。難道2004年的庫存恐慌又要重新上演?
企業庫存問題不大
“我們排第二?如果這個數據是可靠的,那說明絕大部分廠家在庫存控制方面做得比我們好。”東風日產營業總部副總部長陳斌波并不認為自己庫存有什么問題,“我們的庫存在安全庫存范圍之內。”
來自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在全國可以統計到的轎車廠家庫存中,庫存量排名第一的是東風雪鐵龍13081輛;其次是東風日產11173輛;一汽-大眾以11083輛的庫存量,排名第三。
陳斌波表示,東風日產今年以來的累計銷量已超過10萬輛,月均銷量近18000輛。他們設定的安全庫存標準是月銷量的50%到80%之間,所以目前的11000多輛庫存,仍在他們控制的安全范圍之內。
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市場推廣總監王楓也表示,他們現有的庫存量是合理的。“我們目前月銷量在兩萬輛以上,不到月銷量一半的庫存是為銷售渠道周轉而備。”
相對來說,東風雪鐵龍的庫存壓力最大。據東風雪鐵龍的人士介紹,他們今年前5個月的銷量超過49000輛,月均銷量近1萬輛。而現有的13000多輛庫存,已經超過了他們的月銷量。但問題顯然也并不嚴重。
訂單生產形同虛設
即便如此,也不能說汽車企業在庫存控制方面不存在問題。
饒達指出,5月底的日銷量比月初高出幾倍,說明還是有些企業想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逼經銷商吃進庫存。“在做不到完全實現訂單生產方式的情況下,隱性庫存是不可避免的。”陳斌波對此并不諱言,“我們廠家也很難完全統計出經銷商的庫存量。”
“目前整車銷售體系存在三種形式:一是廠家根據確定的產銷計劃,將銷售任務分解到經銷商;二是采取經銷商訂單方法,經銷商提前預測銷量上報廠家;三是客戶直接下訂單給工廠。”饒達表示,目前國內占主流的還是經銷商訂單方式。
“其實經銷商訂單在很多廠家那里是有名無實。”上海雷神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經理龐勇認為,經銷商訂單形式的程序是:廠家在將經銷商的訂單匯總后,再向零部件生產企業訂購零部件。“但是很多主機廠新推出車型的進口零部件得提前一年就要向國外供應商聯系好。而且,國內大部分主機廠對供應鏈的管理尚未達到Just In Time(及時響應)的高標準。”
庫存結構也是一大問題。王楓透露,在一汽-大眾的庫存中,捷達占據主要份額。來自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的數據,捷達以4696輛的庫存量,位居一汽-大眾各車型庫存之首。部分一汽-大眾經銷商對手中的捷達庫存車型進行特價銷售,最高降幅達3000元。
東風雪鐵龍的愛麗舍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今年3月,東風雪鐵龍將愛麗舍的產量一下擴增了近70%。這樣一來,在廠家的庫存壓力增大的同時,經銷商的銷售壓力也隨之加大。為此,經銷商們開始加大對愛麗舍的優惠力度。
庫存的另一大問題來自新車型。“新車上市必然使廠家庫存增長。光是全國每個經銷店各增加一輛樣車和一輛試駕車,就是個不小的數目。”東風雪鐵龍的人士說。陳斌波也表示,在車型的花色品種比較多的情況下,很難把庫存控制在月銷量的1/3以下。
庫存控制道阻且長
與廠家的不在意相比,今年前4個月一直為銷量較快增長而信心滿滿的經銷商們,則再度感覺到了銷售的壓力。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今年5月份,29家轎車企業總產銷量環比下降一成以上,當月銷量為29.71萬輛,比上月下降15.34%。
“環比下降,但同比仍保持著較快的增長。去年最好的月份也才賣了30幾萬輛車,現在,5月份這個傳統的淡季都能賣近30萬輛,說明市場的增速并沒有減緩。”陳斌波預計,“今年的市場增速將在20%以上。”
饒達也表示,5月份乘用車銷量比上月下跌,屬于季節性波動,按5月份18個工作日來計算,平均每個工作日的銷售量達到了歷史新高,可以肯定地說,中國乘用車市場目前仍在高速增長。
“只要市場增速沒有放慢,廠家的市場判斷沒有錯,庫存就不會成為大問題。”有業界人士對記者表示,怕就怕出現2004年的那種情況,市場增速突然大幅放緩。但龐勇卻沒有這么樂觀。“去年下半年市場銷售形勢看好,各主機廠都將全年銷量上調,結果在今年年初做2006年產銷規劃時,大家都喊得很高。我認為,今年9到10月份時候,主機廠得對他們之前做出的產銷預期進行下調,否則就是經銷商壓庫。”在他看來,主機廠不斷修正自己產銷計劃的事實,從側面證明了廠家在訂單式生產形式上的有名無實。“訂單式生產的方向是對的,但是路還很長。”龐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