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廣州36度的高溫并未擋住車商參展的熱情。7月24日,2006中國(廣州)國際汽車博覽會正式開幕。由于今年北京車展推遲到了11月舉行,廣州車展正好趕上了下半年新車上市的空當。
然而與北京、上海兩大“頭牌”車展相比,參與廣州車展的車商顯然更務實,銷售沖量、新車探營,急躁中,車企們意外地暴露了自己的KEY POINT(指當前企業運營的關鍵點),而這些KEY POINT也立即成為媒體追蹤的焦點。
POINT 1
通用的被動、日產的局限性和雷諾的微妙地位,這一切構成了今年最具轟動效應汽車新聞的三要素。
一個夾著三塊肉餅的巨無霸——通用、日產-雷諾聯合體即將出爐,三家企業2005年的生產量達到1650萬輛,比目前排名第一的豐田多出700萬輛。全球的觀察家、分析機構和記者都在等著瓦格納亦或戈恩出來宣布消息,而從現在算起大約還有90天時間。
彼此需要
通用總裁甘文維在北京的一次午餐會上稱:“媒體絕大部分的報道都是正確的”。而在廣州車展上,級別更高的日產汽車專務董事、日產北美業務負責Steven Whilhite7月24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承認:“GM(通用)總裁瓦格納與日產-雷諾CEO戈恩已經在底特律進行了會談,他們決定成立一個任務小組,全面分析雙方合作的方式和利益,并在90天(從高峰會見的7月中旬算起,10月份將正式公布消息)后宣布方案。”值得注意的是,雙方都沒有提到合并能否成功的問題,而幾乎都在暗示對合并前提的肯定,現在只是在討價還價罷了。
“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新聞,但是目前不能透露任何細節,因為這個小組還在工作中。”Steven Whilhite說。
GM并非像外界傳言的那樣,扮演著倒霉者的角色。事實上,日產也需要和GM談一談合作的問題,因為它同樣處于困難的狀態。由神奇的戈恩創造的當年扭虧盈利的奇跡已經不復存在,Steven Whilhite說:“由于油價上漲,一度處于領先地位的日產SUV和皮卡在美國出現了銷量下滑的情況。”為了挽救對日產來說最為重要的美國市場,日產決定在下半年一口氣拿出五款新車,但能否見到成效還不好說。而在日本市場,日產的下滑幾乎沒有辦法遏制,5月份銷量下降了18%,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萱島幸久認為:“日本市場的消費疲軟導致了市場下滑,消費者更多地把買標準型和中檔車的錢投向了微型轎車。而日產尚未完成轉變。”戈恩向股東們保證過每年讓日產多賣100萬輛車,但現在看來,沒有別人的幫忙他只能食言了。
如果GM能用它在北美的銷售網絡幫助日產消化中檔車的庫存,那么日產也樂得將更豐富的產品線提供給GM。在中國市場上,上海通用已經實現了46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東風日產也有26億元人民幣入賬,上海通用總經理丁磊稱:“股東方面的變化肯定會對我們產生影響,不過國際重組是常事,對此我們會給予關注。”一些專家甚至認為大聯合體將在中國產生多米諾效應,因為兩個品牌在中國的占有率接近15%,僅比大眾低兩個百分點。
兩個昔日的敵人結盟,他們要尋找最大規模的市場,整個汽車產業格局將被顛覆,而他們共同的敵人,坐在新王位上的豐田將受到不小的震撼。
雪藏雷諾
盡管當初是雷諾與日產換股,幫助日產走出困境,但平臺共用的結果卻使日產得到更多。
去年,雷諾B級/日產X57平臺產品以250萬臺的銷量居全球乘用車平臺之首。但賣得最多的是該平臺上日產MARCH,歐洲稱是MICRA(日產MARCH在歐洲的名字),而并非掛雷諾商標的CILO。安邦咨詢在報告中稱:業界普遍認為在這次合并后,雷諾的聲音將進一步弱化。
在中國,雷諾的平臺也在為日產的擴張服務。日產目前在中國市場上的占有率達到3%,萱島幸久承認即將在中國量產的新型MPV駿逸也是和雷諾共用平臺,這樣一來,加上TIIDA與雷諾梅甘娜共用的平臺,日產中國產品線中的大部分也占了雷諾的便宜。因為到目前為止,雷諾前年宣布的中國合資本土量產乘用車計劃仍在擱置狀態。
起初,雷諾非常積極,搶在東風之前宣布了合資企業將在廣州設廠,以及年產20萬臺規模的計劃。但是由于中國政府對新增產能導致產業過熱的擔心,湖北省對雷諾放棄孝感三江雷諾爛攤子另起爐灶的不滿,以及日產全球業務的下滑,戈恩自己也不愿意讓雷諾再在中國本土化了。與其花大錢新建雷諾工廠,讓與雷諾品牌差不多的產品和日產自相殘殺,還不如豐富日產在華的產品線,這樣做顯然更有效、更經濟。
日產不想就此做過多的表態,Steven Whilhite強調:“B平臺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但是在共用方面雷諾貢獻了很多,包括發動機和外型設計。雷諾不會因為少有作為而被弱化。”在日產看來,是雷諾的奉獻精神給外界留下了雷諾偏弱的印象。“我相信與GM的合作中,雷諾將保持其第三方的形象,在合并后雷諾也應該做出積極的貢獻。”
很顯然,當焙烤90天的巨無霸面世時,雷諾的聲音將是最小的,它將成為聯合體中堅守歐洲市場的一員,而日產和通用將向全球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