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
如果非要給2006年北京車展評個另類獎的話,我想可以授給經常不按常規出牌的吉利汽車,因為它在北京昌平的北京大學專門開了個分展館,出盡了風頭。
吉利稱,為緩解車展場地緊張局面,公司主動替組委會分憂,并經北京國際車展組委會授權,在北京吉利大學自建汽車展館作為本屆北京國際車展的分會場,展館面積1500平方米,專場展出吉利集團的當家產品,突出“民族品牌 科技創新”這一主題。
北京車展的組委會的負責人當天親臨吉利開館儀式的現場,似乎也支持吉利的這種做法。但在外界看來,吉利這種做法是向本次北京車展的組織水平的抗議,據說,“吉利當時找不到展館,一生氣之下就自己蓋了展館!”
不可否認,廠家對此次車展的重視程度以及參展車輛的水平,是空前的,組委會通過參展會以及相關產業鏈賺得盆滿缽滿。但組委會的組織水平實在不敢恭維,就在媒體日的第一天,號稱媒體有6000多人,但擁入現場形形色色的人多達幾萬人,一方面對媒體采訪控制嚴格,另一方面場外的黃牛黨炒票炒得熱火朝天,整個車展現場成了大集市。
不管怎樣,吉利成為了本次北京車展的大贏家,據了解,北京車展本次展會每平方米的價格高達2000元,吉利僅省下的參展費就高達300萬元,300萬元對吉利來說也是筆不小的開支,相當于撬走了組委會的百萬現金。
從參展效果來看,吉利大學的師生總共有3萬多人(吉利的潛在客戶),再加上車主等,估計到場人數突破5萬人。當然,吉利沒去主會場,少了現場巨大的人流來說也是不小的損失。一位參展商給我們算了筆賬:現場按每天入場5萬人,整個車展估計有個40萬~50萬人,廠家所注重的媒體宣傳效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已經達到了。
吉利是首次脫離北京車展的國展館、農展館的廠家,其他廠家是否會效仿呢?還好,聰明的吉利董事長李書福立即表態稱,只要北京車展場館問題解決后,吉利將重返回北京車展的主展館,給組委會足夠面子,也給自己留了臺階。
只是對其他廠家來說,自設分會場既省錢又起到宣傳效果,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等下次的北京車展、上海車展,不難排除出現第二個、第三個吉利,那么中國的車展就崩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