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到“30萬元的轎車也是為老百姓造”,李書福越來越渴望將吉利提升為中高端車型
在中國,吉利幾乎曾經是低端車的代名詞。因此,當吉利控股集團日前宣布要造“小勞斯萊斯”時,有記者當場向董事長李書福詰難:“您開始是說要造老百姓買得起的車,后來改為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現在又提出要造30多萬元的車,這如何理解?”
這么難的問題到了李書福口里,竟回答得輕輕松松:“難道老百姓就只能坐兩萬元的車?中國經濟水平發展很快,30萬元的轎車也是為老百姓造的。
按李書福的說法,幾年后,大街上跑的吉利汽車,不僅會有現在常見的經濟型轎車,還將有跟奧迪同一個檔次的高端車。甚至,如某位人士所形容:“到那時,吉利也可能只做中高端車型。”
這也許正是李書福內心的真實愿望。
中級車醞釀良久
從幾年前開始,李書福就流露出吉利進軍中高端市場的打算。雖然從低端車起家,但他發現,低端車的利潤實在太低,僅靠打價格戰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起初之所以將中級車拿到下屬的上海華普汽車生產,李書福的真實想法顯然是,吉利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低端品牌,要做中高端車,絕不能跟這個品牌混為一談。于是,繼民營企業首家造車后,吉利又一次成為中國自主品牌的吃螃蟹者,打出了雙品牌的旗幟。
高低不分影響到高端市場,國內汽車業有前車之鑒。當初,同樣是低端品牌的夏利賣得風風火火,天津汽車的決策者深受鼓舞,將引進的一款中級車命名為夏利2000.結果,這款各方面都不算差的車,在消費者眼里變成了跟夏利一樣的廉價車型,銷售狀況之差讓廠商大跌眼鏡。
然而,也許上海華普的品牌沒有吉利響,也許其他方面的因素所致,華普的銷售并沒有達到李書福的市場預期。加上吉利自身的技術在上延,并開發出好幾款所謂的中級車。有人士據此做出“吉利雙品牌自己競爭”的判斷。
而吉利控股英國錳銅汽車公司,被看作是吉利進入中高端市場的重要一步。成立僅8年的吉利汽車,與擁有近80年歷史的倫敦“黑帽子”出租車在同一舞臺上跳舞,一下子將吉利的中級車計劃推到人們視野中。
一般人關注的,是吉利從此可以“代工”生產倫敦著名的“黑帽子”出租車,而少有人關注到,這次合作,也為吉利帶來了提升產品平臺的機會。
據吉利集團副總裁楊健介紹,除了出租車之外,吉利還將與英方合作開發另外三款新車,其中就包括3.0升和3.5升的“小勞斯萊斯”。這家公司此前曾與勞斯萊斯公司是同一個董事會。
“低開高走”做品牌難
做股票的人都知道,股市開盤后“低開高走”,往往意味著進入一波新行情。但做汽車可沒這么簡單。據業界人士介紹,汽車“高開低走”打品牌容易,而“低開高走”打品牌就特別難。
有例為證。華晨早期打出了中華品牌,雖然這款中級車不甚成功,但隨后再推出相對級別低一些的駿捷,立即就博得了市場的一片喝彩聲。一些著名品牌在國外并沒有小型車產品,但看到中國小型車市場很大,便來中國生產,照樣能贏得消費者青睞。
而低端品牌要邁進中高級市場的大門,則是難上加難。除了上述所舉的夏利2000成為失敗案例外,中國目前還沒有直接從低端轎車領域順利邁進中高端大門的廠商。
據分析,中高端車的地位往往來自于其品牌的附加值。比如產品級別差不多,駿捷的市場口碑也很好,但價格上卻高不過伊蘭特,而伊蘭特又賣不過凱越。專家解釋說,這與配置或者車型沒什么關系,只是因為后者的品牌附加值比前者高,從而占據了市場優勢。
吉利目前還沒有這種中級車的品牌優勢。提到吉利品牌,消費者腦子中閃現的車型,都是那款類似于夏利的小型車吉利豪情。雖然此前吉利也推出了自由艦、美人豹、金剛等中級車,但市場并沒有對這些介乎低端和中端的車型給予充分認可,直到日前推出遠景,人們才感覺到吉利確實在變。
遠景這款車被業界稱為“吉利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中級車”。不過,此車今年十二月才上市,要達到一定的知名度還需假以時日。
北美展臺聚人氣
今年1月,吉利參加了全球五大車展之一的北美國際汽車展。
也許美國消費者被吉利宣布的1萬美元價格所震驚,也許他們還沒有習慣在自己家門口看到來自中國的汽車,在這次展會上,吉利展臺前的試乘者從來沒斷過。《財經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老外們里里外外地琢磨著展車,時不時有人發出疑問:“這車真的這么便宜嗎?”
看歸看,對于中國制造的汽車,美國消費者似乎還沒有達到輕易接納的程度。據說李書福在底特律跟好幾家美國的進口商接觸過,但最后都無果而終。
嚴格的標準法規,阻擋了中國汽車出口歐美之路。吉利的這次探路,似乎再一次驗證了這一現實。
然而,李書福卻從美國消費者熱情的詢問中,看出了潛力巨大的市場機會。從美國回來后,這兩年已經變得低調的他,忽然又一下子活躍起來。
反映到企業運作上,就是吉利很快與英國錳銅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北京車展時獨立設展館,然后,宣布將汽車界盡人皆知的海歸研發專家趙福全延納到旗下。
有關人士分析,為了從二流車商跨入一流車商之列,李書福可謂是絞盡腦汁。其中延請趙福全的舉措,更是一石三鳥,一方面加強了品牌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可通過這位技術管理精英完善企業的研發系統,同時,趙福全在國際汽車界的人脈資源,也能為吉利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