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車”學習塔塔NANO好榜樣!
已經得到確定的消息稱,由印度塔塔汽車打造的全球最低價小車NANO4月20日將亮相北京國際車展。
就在半個月前,這個進入乘用車領域才不到十年的企業,剛剛掀起了國際上影響頗大的路虎捷豹并購浪潮。盡管塔塔的這些“大”手筆、“小”動作并不能說明它代表了印度民族汽車工業崛起的全貌,但至少在發展中國家,作為“國民車”(people' s car)的榜樣,塔塔NANO最起碼讓中國汽車廠家有了側目的對手。
而此次售價不到2萬元人民幣的NANO襲擊北京車展,或許會對中國的“國民車”市場帶來新的思考。盡管尚未確定塔塔是否會進軍中國,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印度像漫不經心地窺視中國市場,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容不發了。但同樣作為“國民車”,中國汽車工業誰能阻擋住這只印度小象的大腳丫?
千呼萬喚難出來
歷數世界各國目前的“國民車”,如美國福特T型車、德國大眾甲殼蟲和高爾夫、捷克斯柯達、日本豐田花冠、前蘇聯拉達、韓國現代索納塔等,基本上都具備了質量穩定、服務可靠、價格低廉、銷量巨大的自主品牌小型轎車等四個條件。
在這個定義中,前三項的質量、服務、價格可理解為充分條件,而第四項銷量則是必要條件。比如,甲殼蟲銷量達2600萬輛,福特T型車銷量1500多萬輛等等。如果前三個條件都具備,則第四個條件的實現是水到渠成之事。
盡管國內很多廠家都標榜旗下產品為“國民車”,但直到現在,中國汽車市場依然沒有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國民車”。“國民車”一度成為企業品牌炒作的一個噱頭,成為吸引消費者注意的一面幌子,“國民車”成為“有名無實”的虛設。
而年銷量只有100萬輛的鄰居印度,卻出現了實質意義上的“國民車”。盡管NANO沒有華麗的配置,甚至連空調、方向助力、電動門窗都沒有,連倒車鏡也只有駕駛員這邊一只,但它的價格卻低得驚人——標價10萬盧比,合1.85萬元人民幣。可以說這是目前全世界范圍內最廉價的小車。塔塔汽車掌門人Ratan(拉丹)說,他們要開發一種大家都可以買得起的交通工具,并希望它能代替摩托車。
中國汽車市場呼喚“國民車”,呼喚貨真價實的“國民車”,亞洲兄弟印度NANO或許可以值得學習。
NANO中國啟示錄
今年1月10日,TataNano 在印度國際車展上亮相,目標是要成為印度的“國民車”。這個看似廉價的四輪動物,誕生在印度這個以中低收入者為主的國度,有其自身的原因,而與中國國內的準“國民車”相比,NANO在技術、配置、安全性能、銷售模式上等都有很多值得國內同行借鑒的地方。
1.參數配置:一點也不忽悠人
TataNano在意大利進行設計,不過塔塔公司的的掌門人RatanTata參與了該車設計的全過程。TataNano長約3.1米,寬約1.5米,高約1.6米,擁有相當大的離地間隙。從參數上看,4個人坐進去會很寬松,當然,擠5個人應該也不會痛苦到哪里去。一個很好的國內參照長安奧拓的長、寬、高為3.3×1.41×1.44米,NANO空間不會比奧拓小。開過奧拓的朋友可以知道,在小奧拓里坐下一米八的大漢完全沒有問題。同時有足夠的離地間隙,可以勝任農村地區糟糕的道路——當然不要期望可以像玩切諾基那樣去越野。
TataNano 配備了623cc全鋁多點噴射2氣缸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33馬力,無級變速器;發動機后置后輪驅動,百公里綜合油耗低于4.7L(每加侖50英里)。NANO提供一款豪華型和一款基本型的選擇,同時會有相當多的附件和車身顏色可供選擇。基本型相比豪華型沒有空調、助力轉向、電動門窗等等。NANO并沒有在車上提供安全氣囊的配置,不過三點式安全帶還是有的。
2.“甘地生產方式”:簡約而不簡單
盡管不是這場廉價革命的發起者,但NANO還是以實踐先驅的地位徹底更新了汽車產業的成本概念。令整個世界驚嘆的2500美元售價,幾乎只是當地競爭對手產品的一半,僅比一輛三輪摩托車售價高一點點。將工程機械成本節省一半、選用0.623升發動機、減除購置稅和運費……在任何一個生產、制造到銷售的環節,塔塔把節儉主義推到極致。
3.“麥當勞銷售模式”:把汽車當作漢堡包賣
而按照傳統的區域分銷代理等模式,我們在各個汽車經銷商店看到的是,其所出售的商品和所購入的產品幾乎一模一樣。不過,塔塔汽車卻試圖在NANO小車身上采用這種“麥當勞模式”,即通過物流把汽車的各個零部件運至下游企業,讓其組裝后再銷售汽車,以此來創造新的商業機會,并試圖利用國內星羅棋布的小型企業將該款小汽車的觸角伸向最偏遠的市場,以達到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記者觀察
中國國民車:擇日再來
毋庸置疑,中國是世界上制造成本最低的國家之一。中國也絕對能生產一輛售價2500美元的轎車!但中國車企為什么沒有這樣做?技術達不到?市場不需要?政策不允許?企業懶得做?
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步入一個理性發展階段,無論廠商還是消費者都不會感性到只要最便宜的汽車的心態來,這點和目前印度的汽車環境有很大差別:中國廠商不是致力于生產世界上價格最便宜的汽車,而是在努力生產中國消費者需要的汽車。
低成本是塔塔應對歐美對手的殺手锏,但這一招在中國企業面前卻未必靈驗。在中國,不論是工程師薪水的低廉程度,還是中國企業在制造環節對成本的控制能力都不遜色于印度企業,甚至設計、生產同樣配置的車,中國的成本可以更低。NANO雖然售價只有1.85萬元,但過于簡陋的配置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還是難以接受的。相比之下,國內售價2.98萬的奇瑞QQ3、比亞迪F1配置的ABS+EBD系統,并可能成為中國首款售價為2萬多元的新車,都顯得比NANO要“高檔”許多。
可見,“國民車”沒有生在中國,不是中國企業能力的問題,而是企業戰略的問題。由于中國政府在產業政策上缺乏扶持,小排量車的市場冷淡,消費者購車心理上對小排量車不感冒。
目前這類車的不暢銷并不意味著“國民車”在中國沒有市場,中國市場上的微型轎車目前還算不上是真正的“國民車”。由于價格是影響小排量汽車銷售的直接因素,塔塔的NANO固然有點簡陋不堪,但它的價格徹底貼近百姓,這就符合國際上國民車的最基本標準。而對于企業來說,一款“國民車”不會帶來高額的利潤,但卻能為它贏得深入人心的聲譽和長遠的影響。
因此,在中國,“國民車”還大有所為,中國汽車企業還有機會去刷新塔塔NANO創出的紀錄。誰會成為中國的國民車?是長城精靈還是比亞迪F1?是江南奧拓還是長安奔奔?是奇瑞A1還是雙環小貴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