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激發了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產業活力
“入世”前一度被稱作是諸多產業中最令人擔憂的汽車產業,反而成了“入世”后最令人興奮的產業。中國汽車市場完全放開后,汽車行業不僅沒有被逐年增大投資的外國同行所嚇倒,倒是使我們自己的生存能力在加強。
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在出口量上已經連續數年超過進口,另外,在全球所有汽車巨頭爭相在中國設立工廠的前提下,誕生了諸如奇瑞、吉利、華晨、長城等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中國力量。更有上汽、南汽斥資六七千萬英鎊收購英國羅孚,這是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所以,不能簡單地把加入WTO看作是老外攜帶著資金、技術、人才來搶我們的地盤了,應該更看重加入WTO同樣給我們帶來了走出去的機會,在全球市場面前,中國汽車企業和跨國品牌將不分你我,同臺競爭。
入世激發汽車業活力
不過,可喜的是,我們看到,加入WTO以來,我國汽車業可以說是飛速發展著,總結起來就是發生了七大深刻變化。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一直受到高度保護的中國汽車業,充分利用過渡期保護措施,壯大自己、增強競爭力,促使中國汽車業發生了七個方面的深刻變化。
一是汽車產銷高速增長。比如,2007年我國全年生產汽車888萬輛,比2003年產量444萬輛翻了一倍,比加入WTO前翻了兩番。這其中的增量主要是乘用車,成為帶動我國汽車增長的主要力量。
二是汽車產品結構更加合理,乘用車比重大幅提高,目前乘用車已占全部汽車產量的80%左右。
三是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如今,一汽、東風、上汽等十大汽車企業產銷占全國的近九成,十大轎車廠家產銷也占全國轎車總量的九成。
四是汽車行業的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
五是新產品不斷推出,尤其轎車新產品最多。
六是汽車產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長。汽車產品出口甚至已經占據了很多自主品牌的主要利潤來源。
七是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
加入世貿以來,以三大汽車集團為核心,全面開展聯合重組、合資合作。已進入的汽車跨國公司,紛紛增資擴股,延長合作期限;未進入的跨國公司積極謀求進入;隨著整車跨國公司進入,配套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也紛紛進入;非汽車行業企業大舉進軍汽車行業;民營資本、民間資本參與國有汽車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國有汽車企業加快股份制改造的步伐。
不過,雖然兩年來我國汽車工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整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較大差距。一是新產品研發能力仍然十分薄弱,汽車零部件生產基礎有待加強;二是主要汽車企業規模較小,汽車行業“散、亂、差”依然嚴重;三是自主品牌少,過分依賴外國品牌;四是汽車消費環境亟待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