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為戰 馬自達營銷“精力不集中”?
事實上,長安馬自達經銷商的暗降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尤其是今年年初正式上市的馬自達2。這款被馬自達稱為經典之作的小車,售價超過了10萬元。長安馬自達銷售公司總經理藤橋說,“馬自達2走的是經濟型車的高端路線。”但顯然,在廣汽豐田雅力士和廣州本田新飛度上市后,高定價的馬自達2 遭遇了強勁對手。
“我們始終認為馬自達2是一款性價比很高的車,定價沒問題。”安顯林似乎并不著急。“只是新產品,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讓市場接受。”不過,此后業界并沒有看到明顯的變化。
追根溯源
“主要還是馬自達的精力太不集中。”在知名汽車評論員賈新光看來,一直“蝸居”在福特旗下的日本馬自達很想在中國市場有一番作為,這便導致了其項目過于分散,“營銷不統一,各自為戰。”
賈新光所說的營銷上不統一是指南北馬自達(一汽馬自達和長安馬自達)的割裂,“馬自達在全中國才擁有不到4款能夠上量的車型,就被迫分割為兩個渠道,這增加了管理的復雜性。”
這里就不得不提及馬自達進入中國后的兩個合作伙伴。由于歷史原因,馬自達先以技術轉讓的形式與一汽集團合作生產馬自達6,并與一汽合資組建了一汽馬自達銷售公司進行銷售。繼而,在福特的授意下,又開始在長安與福特福克斯共線生產馬自達3。但就在項目開始之初,馬自達與長安便存有間隙。
據已經不再分管中國事務的日本馬自達高層尾崎清回憶,“與長安一開始(合作)時的確存在許多問題,直到南京的發動機廠建設期間,這種關系才得到改善。”尾崎清沒有具體介紹雙方在當時是怎樣不愉快,但他清楚的記得,是長安方面一再要求要建立兩個銷售公司(即在長安福特馬自達體系內再新建長安馬自達銷售渠道)。
“長安這么做是為了多賺取銷售環節的利潤,本無可厚非。但關鍵是馬自達自己也并沒有堅持。”有業內人士表示,馬自達在中國市場缺乏長遠的打算,因此運行起來并不堅決。
早在上世紀90年代,馬自達便進入中國市場,并和海馬汽車結下了良好關系。就在海馬準備大干一場時,馬自達卻移情別戀,投入了一汽懷抱。“馬自達更看重一汽的實力。”
不過這樣一來,作為另一合作伙伴的長安汽車就不得不“提防”馬自達再次上演北上一幕。就在這期間,曾不斷有消息傳出,馬自達將與一汽的技術合作升級為資本層面的合作。
“現在還是老樣子,沒說不合資,也沒說合資。”一汽馬自達銷售公司副總經理于洪江告訴記者,“本來馬自達的產品就比較單一,可在與一汽的關系上又這么懸著,你讓重慶方面怎么想?”擺不平的關系無疑更無法讓馬自達集中精力,這或許才是長安馬自達陷入困局的真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