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著眼基建 入股比亞迪瞄低成本投資
巴菲特的格言是“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一直被支持者奉為經典。時下全球金融市場風云激蕩,而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掃貨華爾街,巨單收購一系列公司,9月23日伯克希爾-哈撒韋掃貨華爾街,以50億美元投資高盛。有評論說:巴菲特此次行動充分體現了他的投資風格,他入股了一家頂級銀行,而沒有抄底問題資產。這一投資將給他帶來誘人的收入,即使虧損也能守住底線,并且極有可能獲得高收益。
2008年8月巴菲特在接受美國CNBC電視臺采訪時,說不久前他曾經報價5億美元購買一只中國股票,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遭到拒絕(大概是怕被外資控股)。中國投資者和媒體紛紛猜測是哪只股票被“股神”相中,被猜測的一些個股也略現亢奮地輪流表演著,而A股市場整體依然不斷下跌。
有人說任何一種劃分公司種類的做法都不適合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經營范圍包括保險業、糖果業、媒體、多種經營、非銀行性金融、投資、不同性質的公司或是聯合大企業。
上個月底,香港大公報報道,在一片投資信心崩潰的市場上,“股神”巴菲特再度出手在市場“抄底”,入股比亞迪。中美能源(MidAmerican)主席David Sokol認為比亞迪擁有良好管理及研發團隊, 其中再生能源業務包括電動產品及汽車具自主創新的行業優勢。 若比亞迪未來表現良好, 不排除進一步增持。
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表示, 畢菲特旗下中美能源斥18億港元入股一成, 比亞迪能藉此提升在內地及國際的知名度, 有助其未來拓展國際業務, 并計劃拓展電動汽車及產品至美國市場, 加快汽車業務的增長速度。他認為中美能源為美國大型供電商, 在美國擁有強大供電網, 雙方合作有利比亞迪未來拓展美國汽車及電動產品業務。此外, 中美能源亦看重比亞迪旗下電池保存業務, 認為其未來發展潛質巨大。
比亞迪計劃于2010年推出電動汽車, 并于2011年在美國銷售,比亞迪將以新能源汽車作為進入北美和歐洲市場的敲門磚。這也是王傳福歡迎巴菲特投資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亞迪本身也非常想尋找一個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特別是在美國。電動車的商業化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夢想。在北美,依托于巴菲特和其企業的聲望,加 上中美能源的幫助,比亞迪能更快地實現這個夢想。”王傳福指出,中美能源在全美廣泛的能源網絡和電力輸送網絡能幫助比亞迪將來在美國進行電動車充電站設施的建設。
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對能源資源逐步減少的擔憂,使得汽車界早就進行新能源汽車的開發,新能源的市場前景也非常看好,但是其市場化進程非常緩慢而艱難。困難之一是價格昂貴,只有大批量商業化生產才能將成本降下來,但是如果不降低價格,消費者不可能大量購買。第二個困難是充電或加氫系統,在沒有這個供應系統之前,消費者不會大量購買,但是在消費者大量購買之前,不可能有大量的充電或加氫站。無論是生產還是使用都需要大量的投資,這其中的風險可想而知。
新能源汽車的另一個大問題是技術路線。現在有許多種方案,沒有一種方案能夠獲得一致的支持。王傳福為什么獨獨看中電池?“風能和太陽能都有時間性,要對這些能源進行大量儲存,電池技術至關重要。”
從能源的長遠發展和全面權衡來看,一次能源問題最多。氫能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近期難以突破;生物質能源具有良好的環保效果,但是在世界糧食供應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不可能成為石油的替代品;使用煤制燃料,仍然要靠化石燃料資源。目前來看,煤、石油、生物質都是太陽能的儲存介質,所以我們不如直接利用太陽能作為一次能源(風力發電、太陽能電池發電、潮汐發電等),另一個途徑就是核能。但是太陽能和核能都不能為汽車所直接利用,只有靠電池作為儲存手段,利用二次能源。
從產業鏈看,現在巴菲特和比亞迪的合作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建立充電站,這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看,應該進一步向上延伸,也就是發電方面。如果能夠提供小型低價的風力發電機、太陽能發電設備,就可以使邊遠地區、特別是太陽能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家庭擁有電力,除了滿足照明、電視、糧食加工,還可以為電池汽車提供電力,除了一次性投資,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提供的能源幾乎是免費的,這樣就可以使電動汽車具有極為廣闊的市場。然而誰來做這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