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上牌不足1500 紅旗降價/改名迎盛世?
一條“紅旗HQ3改名‘盛世’官方最高降16.7萬”的新聞讓筆者再次留意到“紅旗”品牌,的確,當在去大街小巷去尋找紅旗的身影時,遺憾的發現它已經似賓利、勞斯萊斯一樣罕見了。誕生與1958年的紅旗牌并非是一個汽車品牌那么簡單,他代表的是現代中國汽車工業的起點,凝聚的是誠摯的愛國熱情,多少時候他的形象是神圣的,是超越奔馳、寶馬的。事過境遷,紅旗并沒有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而崛起,反而是經歷了停產——復產等一系列坎坷之后走向生命的另一端。
紅旗品牌1—7月份上牌數量
1月 370臺
2月 25臺
3月 226臺
4月 413臺
5月 102臺
6月 357臺
7月 56臺
1-7月份紅旗品牌車型的終端上牌數量為1549臺,僅為某中級車月銷量的1/10,市場就是如此殘酷,昔日的紅旗已如此落敗。如何紅旗雄風,讓紅旗再度順風飄揚恐怕已經成了一汽轎車的一塊心病了。在與一汽奔騰并網未果之際,HQ3傳來了將改名“盛世”并官方降價16.7萬的消息,如此之大動作,HQ3能否帶領紅旗品牌走出困境,迎來久違的紅旗“盛世”呢?
HQ3
巨降之后仍有可能面臨銷量尷尬
品牌影響力一般,定價高,推廣力度不夠,先期的直銷方式等等因素都讓HQ3離市場遠之又遠,而今HQ3大降16.7萬的大手筆也實屬無奈之舉。16.7萬元,是一臺高配奔騰的價格了,這反映了HQ3欲打入主流豪華車市的決心,不惜血本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但堪稱“第一降”的HQ3實質上是將自己推向更加危險的邊緣,損失了巨大的利潤不說,還自貶了品牌價值,誠信度,而這兩者往往都是高檔車消費者所看重的。再者,一揮16.7萬的降價也又說明了其當初定價的隨意性,不負責性,大大傷害了為數不多購買此車的消費者,這樣一來口碑又如何得以樹立。越是關鍵時刻越要沉著,平心而論,HQ3作為一款各方面都不錯的豪華車來說,不在于價格更多的則是由于品牌影響力,這與一般家轎用戶不同,選擇高檔車的用戶在意的是其品牌號召力、影響力有多強,形象如何,所以在品牌的再塑上還應下上一番工夫。
忽高忽低的品牌定位
紅旗一般作為國家禮賓用車,地位神圣,高不可攀;從90年代末出現生產“小紅旗”,名仕、世紀星投放市場,莊重、寓意深刻的紅旗牌以較低的售價成為政府、企事業單位甚至是私人的用車,紅旗開始走向大眾消費者。而06年的上市的HQ3頗高的30多萬的售價標志紅旗品牌又將回到“大紅旗”時代。而又有消息顯示,為不影響紅旗的豪華品牌形象,今年初低端的名仕、世紀星已陸續停產。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紅旗”品牌未來不會飄揚在更多人的心中了,而筆者以為,與其這樣還不如保存、優化低端產品,讓紅旗在更多人心中飄揚,讓更多的人實現紅旗情節。
回頭來看,即使高檔品牌有低端車型又對其品牌影響幾何呢?拿國際巨頭來說,比如奔馳,有賣幾百萬的S級,但同時也有適合家用的A級車;奧迪有A6、A8,但未來還要推小型車A1,簡單的事例足以證明高檔車型推出的低端車型只能使該品牌被更多的消費者所接納,獲得更好的推廣效益,而紅旗砍掉低端車型的做法是有待商榷的。另外,若真的并網一汽奔騰,10幾萬的奔騰還是一樣會對紅旗品牌造成一定的影響。
技術依賴于人
處于襁褓中的中國汽車工業的孱弱學習、模仿都無可厚非,畢竟豐田、本田也是如此的一路走來的。早期的大紅旗有著克萊斯勒、林肯等美系轎車的血統,表現出來的是一種美式大氣與豪華;在90年代的投放市場的明仕、世紀星車型底盤分別來自奧迪100、200車型,動力則分別來自于日產、奧迪,日系與德系風格兼具;而回歸06年回歸“大紅旗”的HQ3則是來自豐田的高檔車型Majesta。至此,每個時期的紅旗車都打上了“洋”的烙印,在一代代的發展中紅旗也遠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風格。之前坊間傳出明年上市的紅旗中級車C601由于在技術上受制于奧迪也暫時擱淺,在4月北京車展上首次亮相的紅旗SUV至今沒有投產計劃。 "拿來主義"、技術過分依賴別人除了找不到自己的風格以外,還苦于沒有后續車型,振興的腳步何其沉重?自主研發,打造具有自主產權、打造中國人自己的紅旗車顯的愈來愈重要。
也許一汽的“徐建一時代”為自主帶來了曙光,并網一汽奔騰讓紅旗看到希望,而今天HQ3的巨降、改名是否也寓意著未來將迎來一個紅旗的“盛世”呢?我們期待紅旗再次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