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投資20億建捷能汽車 全力研發純電動
昨日,上海汽車(600104.SH)發布公告稱,與控股股東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下稱“上汽集團”)擬投資設立上海捷能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暫定名,下稱“捷能汽車”),以開發能夠替代或逐步替代傳統內燃機技術的油電和純電驅動技術。
新公司注冊資本為6億元人民幣,其中上海汽車出資0.6億元人民幣,持有10%的股份。項目總投資20億元人民幣,總投資與注冊資本的差額部分將由上汽集團通過委托貸款等方式解決。
上述公告繼續顯示了上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正在加大研發步伐。昨日,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常國鋒對媒體表示,新成立的捷能汽車可能更多負擔純電動汽車的研發工作。同濟大學汽車學院也擔負著上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研發工作。
2000年11月,同濟大學成立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常國鋒表示,此后和上汽集團合作開發了“上海牌”新能源汽車。這一汽車,在日前溫家寶總理視察上汽集團時,也參與了展示。
由于本田公司將于2009年推出量產版的即插即用型(Plug-in)電動汽車,而通用汽車的Volt也將在2010年實現量產,即插即用將成為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常國鋒表示,即插即用技術已經成為目前新能源市場上最為炙手可熱的技術,未來捷能汽車可能把重點放在即插即用型汽車的研發和生產上。
目前,從技術路線上來看,上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研發的三個領域:混合動力、純電動、代用燃料汽車(氫動力等)方面均有投入。其中,混合動力車型主要由旗下合資品牌推進,上汽集團下一步發展目標,重點是將這一類型的汽車迅速實現產業化。其中,君越混合動力轎車于7月15日正式上市銷售;另外,自主品牌榮威也將推出混合動力汽車。
在代用燃料汽車方面,上海汽車已經成功開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甲醚城市客車,近期將在147路公交線路上進行示范運行。上海汽車則啟動了自主品牌“上海牌”燃料電池轎車、上海大眾“領馭”燃料電池轎車和燃料電池大客車的開發工作,這些項目都在順利進行中。
其中上海大眾的“領馭”燃料電池轎車還為北京奧運會提供服務。在這一領域,上汽集團近期的目標是實現產品的技術研發和示范運行,并為遠期作出生產儲備。
在純電動汽車市場,上汽集團有著更為現實的規劃,“由于純電動技術相對于燃料電池技術來說,更容易實現市場化,因此上汽在這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也不難理解。”常國鋒表示。
由此,在三大新能源技術領域,上汽集團將形成完全的產業布局,從混合動力、純電動再到燃料電池三種技術品類,上汽集團已經形成近、中、遠期的產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