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中國車市 08年汽車銷售6大黑色利空
之五:調消費稅抑大促小見效微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通知,決定從2008年9月1日起調整汽車消費稅政策。具體包括:一是提高大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稅率,排氣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乘用車,稅率由15%上調至25%,排氣量在4.0升以上的乘用車,稅率由20%上調至40%;二是降低小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稅率,排氣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車,稅率由3%下調至1%。
這一政策層面的消息對中國汽車行業的影響力歷來具有很高的關注度。
政策發布了三個月了,讓我們來看看到底對市場有多大的影響力……
記者了解到,在調整前,諸多車商倉庫里的大排量車大部分都收回了優惠政策,在9月1日,正式開始上調價格,少則幾萬,多則數十萬,最多的達到了50萬元。“在9月到來之前,我們的大排量車幾乎都賣空了!政策對我們的銷售起到了階段性的拉動作用!”一位車商坦言。“但是9月之后呢,開始出現了冷局面。銷量一路下滑!”
記者通過了解到,進入十月后,大排量車確實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銷量同比下降了15%--50%的車商大有人在。年末最后的瘋狂即將到來,車商們正在等待最后的一把火能給自己的嚴冬帶來些許溫暖。但是直到今天,市場銷售也不甚明晰。有的車商從10月就開始停止進貨了,因為擔心怕囤貨太多賣不出去。
反過來看看消費稅對小排量車的影響。“消費稅一直說了幾年,這幾年來沒真正看到小排量汽車的黃金時代,也不知道小排量汽車的黃金時代到底好久來,但是可以肯定的消費稅出臺也不能真正把小排量車的黃金時代很快帶來!”一位本土車界人士如此戲稱消費稅對小排量汽車帶來的市場效果和滲透力。據記者了解,很多小排量車在消費稅出臺后,實施了降價,但還有太多的汽車品牌沒有降價,而就算降價的汽車品牌也沒見銷量因為這個原因增加多少的量。“消費稅出臺后,小排量車一般就可以少幾百元,這個量和幾萬元的車比起比重太輕,沒能真正拉動銷售!”這位資深人士一語道出了消費稅對小排量車的有限作用的核心所在。“對小排量的鼓勵,國家出臺了不少措施,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時間的成本的連續效應才能真正換來小排量車的真正熱季!”
之六:道路環境徒增四成用車成本
2008年,不管是對全國,還是對重慶本土而言,都是大修土木的一年。
我們來看重慶本土。這一年中,渝中區、南岸區、江北區、渝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等幾乎無一幸免。每個區的主干道幾乎都受了修陸建設的影響。修路、修輕軌、修橋、埋管道、市政維修、導致了大量堵車情況發生,而且對車行路線進行了各種各樣的限制:改道、改線路、禁止掉頭、禁止直行、單向循環……還重慶的停車難是出了名的。特別是渝中區,相信所有的有車族都領教過了:道路本來就狹窄,要想路邊停車是違規的,好不容易繞了一個大循環,卻有發現地下車場車位已滿,只得再次繞道大循環開到另外的地方再尋車位,結果又遭遇大循環大堵車……一時間大量的交通限制對有車族的正常行駛帶來了巨大的不便。這一切都帶來了用車養車成本的大量增加。
“我每個月因為堵車和停車難導致的用車成本直接上升了20%~40%”。記者從諸多車主口中了解到,很多有車族對自己的用車成本非常表示超出了買車錢的預料。事實上,不管是堵車還是停車難,都會增加汽車油耗,都會增加停車費用,據悉,諸多網友表示,在重慶的停車費和油費占用車成本的50%~70%。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據。因此,在反復測算后,很多人表示目前不想買車,“買車不如打車瀟灑!”這是不想買車族的真實想法寫照。而很多人買車后也表示,“從心底里確實不想買車,都是被逼迫的,因為打車太難!”
政府從管理的角度出發,對道路進行必要的修護和改建是好事,這個毋庸置疑,但是卻從階段性上來說對汽車行業造成了一定的負面效果,而且這一效應可能還要持續幾年的情況。
盡管不是最主流的原因,可以看出,在過去的2008年,本土的交通道路環境因素對汽車行業銷量的影響也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