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鼓勵政策能否救市 效果如何仍有疑問
大洋彼岸,經歷了國會議員們的苛刻質詢后,岌岌可危的美國三大汽車巨頭終于獲得政府150億美元的“救命錢”。這樣的舉動正在引發其他汽車大國的效仿,法國、德國、韓國、瑞典等政府都在考慮采取措施,保護本國汽車行業。
與美國政府直接向資金面臨斷流危險的汽車企業“輸血”的方式不同,中國政府針對汽車行業的救市舉措側重于消費環節,意在通過財政、稅收政策鼓勵汽車消費,以消費拉動生產。
近期,燃油稅政策出臺,另有消費稅與購置稅等一系列調整政策正在緊張籌措中,如此密集的政策變化前幾未見。
盡管積極救市的政策信號頻出,但受到能源、環保等問題的壓力,一直對汽車消費管制大于鼓勵的政府部門,能否轉變此前的保留態度,簡化或減免名目繁多的各種稅費,目前尚無定論。
密集醞釀的鼓勵政策
2008年11月,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發改委官員放出消息,政府有望出臺針對汽車行業的救市政策。這一表態讓寒意籠罩的汽車行業燃起了希望。
發改委的表態很快有了下文,2008年11月中旬的廣州車展期間,發改委專家表示燃油稅有望借國際油價大跌的有利時機出臺。燃油稅的出臺,既能促進汽車企業提高燃油經濟性、改善汽車行業的產品結構,也能促進消費者選擇小排量汽車、增加國家稅收。
隨后,調整汽車消費稅、購置稅的消息又在業內傳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上書”有關主管部門,建議調整消費稅和購置稅,改善消費環境,促進汽車消費。
新能源汽車方面,由于近期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問題廣受關注,奇瑞、比亞迪等車企的混合動力車型已經正式獲得生產資格,科技部、財政部等部門的官員也在多個場合表態,將盡快出臺支持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更有重慶等試點城市率先實施混合動力汽車補貼。
2008年12月,救市政策進一步明朗,在國務院的指示下,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多個部門緊急草擬鋼鐵、汽車等9大行業振興政策,并召集企業與專家進行討論。
據參加討論的一位專家介紹,汽車行業振興政策將會整合多方面的救市政策,業內呼吁的消費稅、購置稅、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等都包含在內,且不久就會出臺。“國家發改委已經召集企業和專家討論了具體的稅率和措施,整合意見后形成草案很快就會上呈國務院。”
另外,針對汽車流通環節弊病、有助于改善廠商關系的新版《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也有望近期出臺。“修改草案幾個月前就已完成并上交商務部,現在正在走程序。”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沈進軍表示。
這一系列密集籌措的政策,或是改善汽車消費環境、促進汽車消費;或是制定技術標準,推動新技術發展;或是規范行業秩序、維護公平競爭,覆蓋面很廣。這樣的情形在國內汽車行業50余年的發展史上并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