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borderleft.gif) |
|
派力奧周末風能掀起旅行轎車熱嗎?
|
出處:pcauto
責任編輯:keen
|
[03-8-18 10:23]
|
作者:顏光明
|
![](/news/yjpl/medium/10307/pic/030704_palioweekend2.jpg) 南京菲亞特終于亮出了它的王牌——周末風。
6月22日,在掀開這款車的紅蓋頭時,人們看到南京菲亞特一邊打出的是“周末風”的概念,另一邊則在唱“旅行轎車”的懷舊曲。這是為什么?
從“周末風”來看,它是針對休閑的概念在推銷一種生活方式,而內容則是“舊瓶裝新酒”,換湯不換藥,有了新意和賣點。人們不禁要問,周末風會否掀起旅行轎車熱?顯然,這是個值得關注的視點。
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結果
對消費者來說,旅行車并不陌生,不就是沒有屁股的轎車?如過去的桑塔納旅行車,廣州標志旅行車等。但也有人把小型的面包車也叫做旅行車,如過去上海旅行車廠生產的面包車等。這在消費上是個模糊的概念,前者是轎車式的旅行車,功能是兼有公務和載貨的概念;后者純粹是多人乘坐的客車。在計劃經濟時代,這兩種車名不符實,都沒有真正體現在“旅行”兩個字上,而都是公款消費的典型車型。即公務用車(旅行轎車)不夠氣派,商務用車(旅行面包車)又不到位,成了消費的盲點。事實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旅行轎車是在走背字,市場需求不旺。如果調查一下不難知道,凡擁有旅行轎車的企業單位,都把這種車當作“工作車”不太會用來接待客人的。
作為一個平臺系列化車型,一般來說,旅行轎車總會躋身其列,而且頗有亮點,連高檔的奧迪和VOLVO也有,更不用說普及型的中低擋車型。然而,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產旅行轎車的命運并不好,淪落為工作車或是電力、通訊|、公安等部門的專用車。幾乎很少私人購買。
大家都知道,當賽歐SRV推出時出現過RV熱。調查表明,買SRV的用戶幾乎都是私人購買,而且當作了時尚,其用途就是載客載物空間大,還有它的款式吸引人。兩種不同的背景產生了不同的結果。現在桑塔納旅行車和廣州標志旅行車也不大看到了。市場人士介紹說,即使是過去,問津的人也不多,畢竟汽車消費離老百姓還是很遙遠的事。而今,賽歐SRV都賣瘋了,成了汽車消費的流行語。關鍵是口袋和消費接軌了。
從“休閑”到“旅行”
在國內最早提出RV概念的汽車首推富利卡。2000年,上海實施無底價私車牌照竟標時,不少年輕用戶就瞄上了富利卡。原因很簡單,這款車時尚,造型別致,又可“越野”乘坐空間大被當作了SUV車。上海還特地采用這種車作為出租車,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應,一枝獨秀,頗受乘客的青睞。
據介紹,富利卡在全國賣的最好的城市就是上海。從功能上看,富利卡就是根據休閑概念而度身打造的。消費者圖的是價格實惠,又能載客拉貨,其實對“休閑”和“旅行”的概念并不清晰,產品的訴求與消費者的溝通缺少結合點。調查表明,買富利卡的用戶基本上是個體私營業主,很少是用于純生活消費,也就是說,當作了商務和商務用車,“休閑”和“旅行”則徒有虛名。對富利卡的用戶來說,多半當作“生產資料”。只有當賽歐SRV問世之后,休閑的概念才得到了回歸。所以,現在有人問富利卡是不是RV車,看來知道的人并不多,而問賽歐是否RV車,沒有一個人不承認。原因就在于用途和消費的方式。
所以,當派力奧·周末風推出時,人們才真正意識到“休閑”車的到來,只是玩了個新名詞而已。用“周末”來突出功能,強調的是一種概念消費,這并不排除是商業推廣的手段,就像賽歐推出SRV的概念一樣,在國外就叫旅行轎車
[1][2]
[下一頁]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
|
![](/images/000000.gi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