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要在中國再建兩個廠
就在豐田為進軍中國而忙碌時,德國大眾也在為捍衛其霸主地位而努力。
6月30日,從大眾公司德國總部傳出消息,大眾將于2007年前在中國增資30億歐元,再建兩個新工廠,所生產的車型將是“德國大眾有什么生產什么”。而據傳聞,大眾的T4商用車可能也會落戶中國。
對于兩個新工廠的位置,大眾汽車中國公司的高層透露說,將在長春和東部沿海城市選擇。不過,也有外電報道說,其中一個新工廠可能會在北京附近。
目前,對于大眾公司來說,中國已成為其最大的市場。按照大眾的計劃,其未來幾年的增長點,將有一半要來自中國。而目前,設計能力15萬輛的一汽大眾和30萬輛規模的上海大眾已難以滿負荷運轉,建立新廠迫在眉睫。
本田、戴克、雷諾虎視眈眈
豐田、大眾之外的其他國際汽車巨頭也在籌劃著中國藍圖。最近,本田就計劃與東風公司合作,在武漢建立一個越野車生產基地,生產大名鼎鼎的本田CRV。這樣,本田也很可能繼廣州本田之后,用掉其在中國的第二張準生證。
戴姆勒-克萊斯勒在中國的發展也正處在關鍵時刻。去年,其與北汽續簽了北京吉普的合作合同,但業內普遍認為,憑借著戴克的實力,其決不會滿足于在中國只生產越野車。從去年開始,關于戴克要在福建東南生產中型客車、奔馳將在北京生產的消息就開始廣為流傳。據悉,戴克很快就會在中國有大的動作。
雷諾進入中國也是個時間問題,在與北汽合作談判告吹、三江雷諾項目失敗之后,法國人在中國的進展似乎進入了一個低谷。但隨著東風與日產的全面合作,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雷諾將借著聯盟伙伴———日產的橋而與東風合作,產品很可能會以商用車為主。
中國合資進入第三階段
對于外資的瘋狂進入,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認為,目前跨國汽車企業的在華戰略正處于第三階段。
具體地講,跨國公司在華戰略共經歷三次重大轉變:一是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以出口產品為主;二是90年代中期,力圖在華建立生產基地;三是從2001年開始,確立了在華發展新戰略,即全面合作、全方位進入、全系列生產,將中國納入其全球經營體系。
賈新光分析認為,跨國公司下一步戰略是爭取在華合資企業可以控股或獨資,同時實施品牌戰略,突出國外大品牌,統一品牌宣傳,摘掉中國的副品牌。(北京青年報)
[上一頁]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