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在銷的國產車,幾乎沒有一個品牌或車型逃脫了“降價”這一關卡。汽車降價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使然,廠家和經銷商也是無奈之舉,對于已購車的客戶只能說聲“抱歉”。然而,長安福特現在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對已購車的消費者作出降價補償。這一舉動給降價已成常態的車市帶來不小的震動,關于“降價補償”得失利弊的討論成為了當前業內的熱點話題。
頻繁降價讓人受傷
剛買的新車就掉價,而且一降動輒就是上萬元,大多數消費者已經從最初的憤慨轉變為現在的習以為常。大家早已接受了這一事實:降價這一現象將在國內汽車市場長期持續下去,這是無法改變的經濟規律。然而,即使再豁達的消費者,面對自己的新車掉價,心里也會感覺有點不舒服。
據統計,從今年1月截至8月初共有近80個車型、20多個品牌調整價格。平均降幅超過6.9%,其車型之多、范圍之廣、幅度之大,創幾年來之新高。記者粗略測算了一下,以購買群體最大的經濟型轎車為例,降價周期已經從一年一次調整為一年兩次,降價幅度也由3000元-5000元擴大到10000元-15000元。
降價過于頻繁,對于老顧客來說,是所購車的價值“縮水”,對于即將購車的消費者來說,也增加了選購車型的難度,使得眾多消費者購車時舉棋不定,惟恐自己剛買的車也會降價。
察看評論詳細內容我要發表評論
[1][2]
[下一頁]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