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如需轉載或者投稿,請致信:Jenny@pcauto.com.cn
編者按:現在國產的新車越來越多了,那你們可知這國產的定義是什么?據有關人士透露,現在我國的國產車中,國產化率最高的是達到了87%,但是大家可知,這國產化率的87%當中有多少水份可言!那就請看下文《國產化率背后的秘密》,讓我們把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剖露在各位網友面前。
策劃這次《獨家掃黑系列》的目的是想讓更多的熱愛車的PCauto網友知道一些平時不為人知的事情。平時看國內一些大型汽車企業是多么的風光,其實他們背后都有著各自不為人知的心酸!
馬海燕
正文:列位看官,上次小弟說到江湖上的眾合資企業中,外來的大俠們是如何利用技術優勢,采取5大絕招攫取合資廠利益的。上次已經介紹了4招,今天要給各位繼續介紹的,就是最為陰險毒辣的最后一招,即在國產化率上大作手腳,肆意賺取采購利潤。此招一出,江湖變色、日月無光,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必備良藥~~
嗯?嗯!好啦!就直接開始批斗會啦!
批斗對象是誰呢?得罪人可不太好啊。那我們就假設一個對象吧:有國內廠家A與外國廠家B,合資組建立合資企業C,生產這么一款產品π,其零件成本為10萬元(記住,只是零件成本,零件以外已經被大俠們用前4招賺了個飽了)。再假設其有一個比較高的國產化率,算70%吧;也就是說這輛車π采購成本中,有7萬是用來購買國產零件,而有3萬是購買進口件的。
嗯?為什么不全買國產零件?這個問題問得好,表揚一下。不能全部國產化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冠冕堂皇的原因就是為了保證品質:這一點實際上也很討好某些消費者,他們大多認為國產零件的品質不如進口的好。實際上現在的汽車集團在全世界采用的質量標準都是統一的,不存在很大的品質差異,像國產的玻璃、輪胎、線束、音響等更是大量出口歐美。但確實,由于設備、工藝等原因,中國確實無法或很難生產某些關鍵零部件,比如ECU、ABS、燃油箱等。
而另一個關鍵的、不太好明言的原因就是:進口件存在著巨大的采購利潤,而且這部分利潤是外資獨享的。
獨享?零件不是大家一起出錢買的嗎?嘿嘿,你是說由合資公司C出面向國外的供應商購買?正常情況當然是這樣,但是,你也知道,合資以后的事情總是有點不正常的。
首先,合資公司C要購買一個進口零件μ,而零件μ在國外是由某供應商D提供給B的,那么,C就必須向D購買此零件,而不能隨意尋找別的供應商。因為現在供應商都是直接參與產品開發的,也就是說零件μ很有可能是由D設計的,所以你不可能向其他供應商買到;就算不是,出于質量保證的原因,B也一定會堅持要求C向D購買。
我考,說了這么大一通,煩不煩?向D買就向D買羅。OK,那么就向D買吧?墒牵鹊紺找到D,D居然說:"I am sorry。俺不賣給你。"誒?怎么會醬紫咧?居然有送上門的生意不做滴?這個嘛~~嘿嘿,大家都是明白人,小弟我不用明說,大家也能看出這里邊的貓膩鳥。
這時候,C就會碰到這樣的狀況:這個非常關鍵的零件μ,B以質量保證的理由死活不讓在中國采購,而唯一能提供進口件的供應商D又死活不賣給C。這可怎么辦呢?
版權聲明:系太平洋汽車網評論團成員旺財獨家稿件。版權為太平洋汽車網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文章系作者本人觀點,與太平洋汽車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