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獨家掃黑系列之二:國產化率背后的秘密

    2005-07-14 15:41:00 來源: pcauto 作者:旺財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原創文章,如需轉載或者投稿,請致信:Jenny@pcauto.com.cn

      什么?關門回家?我倒,大哥你可真是~~人才啊!你想想看,B費了這么大苦心造成這樣的局面,怎么會讓C因為缺件而不能生產呢?這個時候,我們的大俠B一定會伴隨著掌聲和鮮花,雄糾糾氣昂昂的站出來,說:"不要怕,我來幫你。"怎么幫呢?幫C向D說好話讓D賣零件?不可以,B會義正詞嚴地說:"D也是獨立企業,人家不賣,怎么可以強迫呢?"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讓B出面向D購買零件,然后轉手再賣給C。

      對了,就是這樣。大家看看,兜了這么大一個圈子,最后的結果終于出現了。那就是,合資企業C所有的進口件,全部由B代為購買然后再轉手給C。按前面的假設,如果這些進口件C買下是3萬元,這也就是B出手的價格,那么B買進的價格又是多少呢?嘿嘿,你問我,我問誰去?這中間的差價,也就是我所說的采購利潤,能平分嗎?

      可想而知,所有的外資都希望盡量多的保留進口件,這也就是中國市場合資企業國產化率普遍不高的原因之一了。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外資在進口件上賺得太狠,會直接導致合資企業的產品國產化率偏低,成本偏高,利潤減少。但是,用最近報紙所說的北京某合資企業的情況來說,"與其在中國市場上賺取銷售利潤,還不如直接在零件進口時大賺一筆來得方便"。

      唉!沒辦法。還好咱們還有70%的國產零件可以控制。可以控制?看來,大家對大俠們的良苦用心還不夠了解啊!還記得小弟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紹的嗎?第一,國外的各大汽車巨頭在很多領域都有投資,尤其在汽車零部件領域,更是與許多零部件公司有股份關系,比如電裝有豐田的股份,而艾里遜變速器則是通用的全資子公司;第二,合資企業中的采購部門一定是掌握在外方手里的。利用這兩點,外方攫取利潤的大網在國產零件中悄悄地撒開了。

      首先,出于成本壓力,國產化不可不搞。但是我們的B會選擇讓哪些零件國產化呢?除了比較簡單、國產成本確實低的零件以外,B會盡量選擇那些自己占有股份的零件公司,讓這些公司在中國來生產零件,就算某供應商沒有自己的股份,那么也會和其在中國合資成立一家工廠來進行國產化生產。這樣一來,哪怕這些零件是國產的,B還是能直接從零件生產中賺取利潤。所以,合資企業的國產供應商,通常有兩個比較特別的地方:第一,說是國產供應商,但90%以上是外資獨資和合資,只是在中國成立了一個加工廠而已,真正中資的本地廠家是少之又少的;第二,雖然是供應商,但由于大多被B持有股份,他們的零件價格通常也是沒譜的,至少,在價格談判上,是沒那么配合的。

      就這樣嗎?不止。那些好不容易被A拼了命扶持起來的中資供應商,由于沒有技術以及B對質量要求嚴格,使得他們通常需要向B的原配供應商購買技術。可以說,在源頭上就已經受制了。

      這樣還不止。這個70%的國產化率也是很有問題的。國產零件是怎么定義的呢?只要是中國本地購買的零件都叫做國產零件,都要算入國產化率。哪怕這個零件是國內供應商向國外的母廠進口再轉賣給A,都算是國產零件。也就是說,這些所謂的國內供應商,可能僅僅只是貿易公司,根本不在中國生產。好在這樣的情況并不多。更多的情況是:這個零件雖然是國產的,但可能全部的構成零件都需要進口,在中國僅僅只是組裝。這樣看來,這種所謂70%的國產化率,水分是很大的。所以,合資企業公布的所謂國產化率完全沒有可比性。

      結語:最后,結合兩篇相關文章,給大家歸納一下:在賺取了技術轉讓費和設備、易耗品的利潤之外,B百般借口,給自己留下了30%的進口件,大肆賺取國外買進國內賣出的差價,然后在所謂的70%的國產零件中以股份占有、技術支持、構成件進口等方式直接獲得零件利潤,再以獨資銷售公司的形式(這種方式還沒有普及)賺取全部銷售利潤。算下來,A能在這單合資項目中獲得的利潤就可想而知了。

      至此,小弟要介紹的就到這里。可能大家看得已經很泄氣了。小弟我也在此說一下自己的看法:正是由于外方對采購領域的百般盤剝,使得原本很有優勢的中國人力成本消失殆盡,導致中國合資生產的成本比歐美還高,合資企業產品的價格居高不下(大家通常拿國內外的汽車售價進行比較,實際上,中國生產合資產品的成本是高于國外的)。這樣的結果又何嘗不是國內汽車廠家的機會呢?利用自主知識產權獲得的低廉成本,絕對是國內汽車廠家參與市場競爭最有利的武器。

    上  期  介  紹

      以前有聽過這樣一種說法:“假如一臺飛度賣出去,利潤是4萬的話,那么,日方會首先從這4萬當中拿走兩萬(技術轉讓費!),然后再按控股比例分配利潤,日本公司又拿走一半(1萬元),中方企業最后只得了1萬。”讓我們想想,一臺車,日方就拿走了3萬,我們只拿了1萬,那么每年我們賣出多少車啊!我們只能拿龐大利潤中的一點點殘羹冷炙,真是讓人有點悲哀和心痛啊!!!

       看汽車合資企業是怎樣在中國斂財的!

      《獨家掃黑系列之一:汽車合資企業中國斂財五大必殺絕技》

      版權聲明:系太平洋汽車網評論團成員旺財獨家稿件。版權為太平洋汽車網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文章系作者本人觀點,與太平洋汽車網無關。

    鍵盤也能翻頁,試試“← →”鍵
    文章收藏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
    一级a做免费大全在线观看_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_欧美激情二区在线播放_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
    <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亚洲一级在线免费看 | 五月开心亚洲综合在线 | 日本在线tv黄 | 先锋影音少妇资源 | 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 亚洲欧美人女户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