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車展上公布售價的東風日產SYLPHY軒逸,8月24日在北京宣布正式上市。SYLPHY軒逸正式投放市場后,東風日產的新產品陣型趨近完成,TIIDA-SYLPHY-TEANA的產品組合,已充分覆蓋10萬-30萬元之間的價格區間。
夾擊本田豐田車型
SYLPHY軒逸上市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完成了東風日產對本田、豐田車型的夾擊布局。以往由于陽光與藍鳥車型偏老,競爭力相對不足,很難完成對“兩田”的夾擊。如今SYLPHY軒逸登場,向下可與TIIDA聯合夾擊本田思域與豐田花冠,向上則與TEANA共同夾擊本田雅閣與豐田凱美瑞,已從事實上形成圍剿之勢:
東風日產 | A級車 | 東風日產 | B級車 | 東風日產 |
TIIDA系列 | 豐田花冠 13.98-19.08萬 本田思域 14.78-18.88萬 | SYLPHY軒逸 16.78-19.98萬 | 豐田凱美瑞 19.78-26.98萬 本田雅閣 19.98-29.98萬 | TEANA天籟 21.98-36.18萬 |
夾擊的策略,換一角度來看,其實也就是“打空當”。在過去,日產的車型系列編排一直與豐田、本田針鋒相對,風度CEFIRO力拼佳美與雅閣,陽光SUNNY硬碰花冠與思域。與雷諾合作后,日產的產品策略發生了一些變化。由日產-雷諾共用B平臺上開發而來的BluebirdSylphy(亦即軒逸),以及由FF-L底盤上發展而來TEANA,產品定位上均比老款的SUNNY以及CEFIRO有所提高,這樣一來,既避開了與“兩田”的正面沖突,又能提升日產自身的品牌形象,可謂一舉兩得。
產品策略的調整,在日產實現復興的過程中功不可沒。就東風日產來說,這一策略也已經在TEANA天籟(瞄準奧迪A6與廣本雅閣之間的價位空當)之上被證明是成功的。當然,日產方面堅決否認其產品策略是針對“兩田”來制定,東風日產華北區首席代表李廣濤認為:“我們的產品定位,并不是為了打擊競爭對手而制定的,主要還是基于市場和消費者需求而定。”不過他也表示:既然首要考慮的是消費需求,那么在產品定位上著重覆蓋一些消費空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挑戰“失意區間”
“打空當”的東風日產TEANA天籟能取得成功,秉承同一“理念”的SYLPHY軒逸應該也不會例外。東風日產也對SYLPHY軒逸寄予厚望,他們為SYLPHY軒逸制定了3-4萬輛的當年銷售目標,這個數字與東風雪鐵龍凱旋今年的目標相同。然而,凱旋是上半年上市的車型,而SYLPHY軒逸現在只有4個月的銷售時間,這意味著每個月要完成1萬輛左右的業績。東風日產廠家人士則對此表示樂觀:“截止到目前,軒逸在全國已經收到了5000份訂單,我們對這款車很有信心。”
然而,15萬-20萬元是有名的“失意區間”,在SYLPHY軒逸之前,大多定位于該區間的車型都無法取得成功,除了東風日產自家的藍鳥智尊,還有雪佛蘭景程、起亞遠艦、北現索納塔,甚至連一汽大眾速騰都不能得寵。這個區間的尷尬在于:作為家用轎車價格偏高、作為商務轎車檔次不足。不過,東風日產廠家人士認為,SYLPHY軒逸與這些失意車型都不一樣:“作為一款富有內涵的優雅轎車,軒逸匯聚了日產最頂尖的造車工藝和科技,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力。”或許,SYLPHY軒逸的競爭力,便在于其比藍鳥、景程等車型更“家用”,而比速騰、馬自達3等車型又更“豪華”。
陽光、藍鳥不停產
SYLPHY軒逸上市之后,原屬SUNNY陽光與BLUEBIRD藍鳥的價格空間,已經被TIIDA和SYLPHY所完全覆蓋,按照常理來說,陽光與藍鳥應該退出市場,以免造成內部沖突。然而,東風日產華北區首席代表李廣濤承認產品價格上有重疊,但是否認了陽光與藍鳥停產的說法:“中國的汽車市場是很大的,需要有不同的產品,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可以預見的是,陽光與藍鳥在北京等一線大城市的銷量將會進一步下降,在二三線城市可能還會覓得一定的生存空間。由于有過降價補償的先例,東風日產不會輕易宣布官方降價,要提高陽光與藍鳥的競爭力,恐怕只能通過加大經銷商暗降幅度,又或者小改款重新定價的方式來實現了。
還有哪些新車登場?
李廣濤接受本站采訪時表示,在廣州車展上亮相的LivinaGeniss駿逸,將會在今年年底前正式國產并上市,是日產歷史上第一款先于全球其他任何市場而在中國首發的全新車型。雖然都定位于7座MPV市場,但駿逸在排量規格上要比本田奧德賽略小,李廣濤也否認了駿逸與廣本奧德賽是直接競爭對手,駿逸的定價會與奧德賽有所差別。
前有TIIDA-SYLPHY-TEANA沖鋒陷陣,后有SUNNY-BLUEBIRD作為補充,MPV市場上有LivinaGeniss駿逸,SUV市場不歸東風日產考慮(因為有鄭州日產),高端價位又有QUEST貴士和FUGA風雅等進口車來負責,那么,留給東風日產去填補的,就只剩下10萬元以下的小車市場。李廣濤也向本站透露,明年將會推出一款低價位的小型轎車,但并未最終確定是哪一款車型。目前呼聲最高的,是同樣來自日產-雷諾B共用平臺的小型車NOTE。
東風日產今年的目標銷量是20萬輛,上半年已經完成了10萬輛的業績,下半年還有軒逸和駿逸加入,突破20萬輛已經毫無難度可言。不過,就連廣州本田都能定下26萬輛的產銷計劃,東風日產作為全國合資規模最大的汽車企業,顯然不能滿足于這樣的成績,他們有而且應當有更遠大的市場目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太平洋汽車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一經發現,必將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