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振興規劃》從出臺到通過,僅僅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面對著日益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國家能夠迅速地針對重點行業制定振興規劃、從宏觀上指導行業轉危為安,這樣的效率值得肯定。同時也為今后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眾多業內和經濟界專家、學者、汽車工作者,都對《規劃》的出臺表達了樂觀的看法。只是在樂觀的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汽車產業不僅是巨大產業鏈中的一環,并且作為大宗耐用消費品和它與消費市場之間的關系,僅依靠《規劃》的施行,是遠不能從根本上推動其走出目前的下滑態勢的。只有依靠政府、企業、市場、消費者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才能有效地改善汽車行業的不利局面。
為什么要選擇汽車行業作為國家拉動內需最先考慮的對象?
就消費者個體而言,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微觀的社會環境中。對于汽車這個耐用消費品,消費者最關心的無外乎價格、維護保養、油價等一些與自己密切相關的“細節”。哪怕增加幾千元的購車優惠,對消費個體就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上升到國家層面,首先就是汽車對我國GDP和就業的巨大貢獻,F有數據顯示,2007年汽車行業創造的產值占到了GDP的2.31%。從1998年到2007年的十年間,我國的汽車產銷量一直在以20%左右的增幅高速增長,但在2008年,產銷量分別為934.51萬輛和938.05萬輛,同比增長5.21%和6.70%,分別比上年同期回落16.81個百分點和15.14個百分點,創下了十年來的新低。如果任由市場主導其發展,那么汽車行業很可能在今年將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為嚴峻的形勢。
其次,汽車行業是目前中國最長產業鏈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它的良性發展能夠有效帶動鋼鐵、石油、化工、電子、能源、交通、運輸等諸多大行業的發展,以2007年為例,僅汽車行業的從業人員就達到了291萬,而相關從業人員更是達到了3000萬人之多。也就是說,我國平均每100人中,就有2.5個人在直接或間接地為汽車行業服務。為什么今天兩屆美國政府都在想方設法避免美國三大車企的倒閉?就是因為一旦它們跌下懸崖,就將直接或間接導致美國本土超過500萬人失業,那將直接給美國經濟和社會帶來更加巨大的和不可預測的危機。
所以,國家振興汽車產業,不僅僅是為了那2.31%的GDP,更是為了保證3000多萬人的吃飯問題。并且,這3000多萬人帶來的對餐飲、紡織、旅游等等其他行業的推動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