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好價格高 試駕增程式電動車沃藍達
● 沃藍達增程式電動系統(tǒng)解釋
相信各位看完了以上模擬式測試之后,對于沃藍達的動力系統(tǒng)與工作方式都有了大致的了解,而這一部分則是更深入的剖析整個沃藍達的動力系統(tǒng),如果您不是對沃藍達非常感興趣或者對機械結構并不感興趣的話,你大可忽略該頁。
沃藍達的底盤結構與普通的車子并不同,只是前部除了發(fā)動機之外還加入了電動機、發(fā)電機單元,在中部與尾部放置了一個T字形的電池,而懸掛結構則為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后扭力梁式半獨立懸架。
在動力系統(tǒng)方面沃藍達由一臺1.4升的阿特金森發(fā)動機、一臺發(fā)電機(可轉換成電動機)、一臺電動機三個單元組成。,其中他們通過一組行星齒輪組與三個電控離合器連接,其中發(fā)動機通過離合器C3連接發(fā)電機,發(fā)電機通過離合器C2連接行星齒輪外齒圈,而電動機則是剛性連接在行星齒輪的太陽輪,其中離合器C1并不連接任何單元,用途是鎖止行星齒輪的外齒圈,而行星齒輪組中的行星架則剛性連接著輸出軸,傳動比例為7:1。通過離合器的控制可以完成四種驅動模式的轉換,這四種工作模式在純電動與純燃油模式各有兩種,它們分別為:純電動低速單一電動機行駛模式、純電動高速雙電動機行駛模式、純燃油低速單一電動機行駛模式、純燃油高速雙電動機行駛模式。
沃藍達動力總成工作演示視頻
純電動工作模式一:低速單一電動機行駛模式
在該情況下,發(fā)動機處于關閉狀態(tài),離合器C1鎖止行星齒輪外齒圈,離合器C2、與C3都處于松開狀態(tài),此時電池輸出電量至電動機驅動行星齒輪的太陽輪,由于行星齒輪的外齒圈鎖止,所以全部動力均輸出至行星架,通過行星架再輸出至輸出軸再到車輪。
這種傳動方式非常簡單,由于沒有任何變速機構,所以車速與電動機的轉速有直接關系,當車輛達到較高時速時,電動機也只能被迫進入高轉速的低能效工況,這是目前電動車輛最頭疼的問題之一,所以工程師針對陣這種情況設計了高速雙電動機行駛模式。
純電動工作模式二:高速雙電動機行駛模式
在該種工況下,發(fā)動機依然處于關閉狀態(tài),系統(tǒng)會鎖止離合器C2,從而把發(fā)電機(可轉換成電動機)與行星齒輪的外齒圈連接,然后再松開離合器C1,此時電子系統(tǒng)會把發(fā)電機轉換成小電動機,然后電池組供電給電動機與小電動機(發(fā)電機轉換而成)分別驅動太陽輪以及外齒圈,以達到共同驅動行星架的目的。
此時由于傳動比例的變化,電動機可以大幅度降低轉速,協(xié)同了小發(fā)電機一同工作又不用擔心改變齒比后扭矩與功率的不足,在高速行駛模式下,該種工況的可以比單一的電機驅動工況讓沃藍達多跑1.6~3.2公里的里程。
純燃油工作模式一:低速單一電動機行駛模式
此時發(fā)動機處于啟動狀態(tài),離合器C1、C3鎖止,離合器C2松開,這種工況就大致如同電動模式下的單一電動機行駛模式,唯一的區(qū)別是鎖止的離合器C3連接了發(fā)動機與發(fā)電機,從而進行發(fā)電,產生的電量供給能源管理模塊后會再次供給電動機驅動整部車輛。
由于電池能源用完,此時發(fā)動機會啟動從而帶動發(fā)電機工作,進而產生的電量再供給電動機使用,此工作模式也是沃藍達的增程式模式。當然這種單一電機的啟動模式一樣會存在高轉速低能效的問題,所以針對增程模式工程師同樣設計了雙電機模式。
純燃油工作模式一:高速雙電動機行駛模式
在純燃油下的雙電機模式,離合器C1松開,從而讓行星齒輪的外齒圈可以被驅動,待電動機轉速降低、發(fā)電機轉速上升之后,也可以說整個系統(tǒng)的轉速在行星齒輪組得到匹配之后,離合器C2、C3鎖止,進而把發(fā)動機、電動機、都鎖止在外齒圈上,此時三個動力系統(tǒng)的單元都被剛性連接,均可以輸出動力到車輪,但此時電動機依然是主要做工機構,發(fā)動機主要帶動發(fā)電機產生電能,以及輸出少量的動能到齒輪組驅動車輪,但由于整個行星齒輪組系統(tǒng)擁有配速功能,所以發(fā)動機的轉速與車輪轉速可以沒有直接關系。
該種模式主要應對純燃油模式在高速行駛時的工況,三個單元同時介入可以讓其比單一電動機工況能源效率提升10%~15%,這套系統(tǒng)雖然非常復雜,但是能夠獲得這樣的能源收益絕對是不錯的設計。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