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不來晚不來 試駕廣汽本田皓影BREEZE
要說皓影銳·混動和1.5T版本的駕駛感受有什么不同,我覺得真沒太大不同。試想一下,同一個廠家同一款產品,調校出兩臺性格差異巨大的車,那還怎么定義產品搞市場營銷?寬泛點說,皓影銳·混動在轉向和底盤的質感上也都是偏向于舒適風格,和燃油版差別并不明顯。
但你非要刨根問底,皓影銳·混動也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整體來說就是高級感的提升。搭載了第三代i-MMD混動系統的皓影銳·混動同樣由一臺2.0L阿特金森發動機搭配E-CVT變速箱,單是那個按鍵換檔就比略顯生澀的換檔桿高級不少。
其實混動車型帶來的并非只是低油耗和節能牌,更重要的是行駛質感的提升。首先車輛啟動由于發動機不介入,少了啟動和怠速時的噪音,i-MMD系統在加速時發動機并非直接驅動車輪而是為電動機提供電力,所以你也聽不到發動機轉速急劇升高的那種吵鬧。也正是由于本田采用了這種雙電機布局,使得本田的混動車型在加速上有著更好的體驗,雅閣和雅閣銳·混動的差異就是很好的例子。
同樣是雙電機布局,很多人會認為豐田的TSS系統比本田的i-MMD技術難度更高。其實也不盡然,TSS系統的傳動橋通過兩個電機的轉速差來實現發動機和系統的“分離”,而i-MMD系統就是依靠離合器的結合讓發動機去驅動車輪的,而離合器結合的時機和平順性則是一大難題。顯然本田將這個難題很好的解決了,皓影銳·混動在發動機介入獨立工作時,并不會感受到明顯的頓挫,再加上自然吸氣的特性,全工況下的動力銜接都是很順暢的。而這一點,1.5T+CVT的組合也難以做到。
如果仔細體驗,會發現皓影銳·混動在轉向和懸掛的調校上又有細微不同。它的轉向更沉一些,與燃油版的輕快感不同,多了一些穩重的高級感。此外懸掛的調校要更軟,以獲得更好的乘坐舒適感受。事實上皓影銳·混動更偏向于舒適家用,雖然城市駕駛更多的是依靠電動機驅動車輪,但油門的開合和動力的響應處理得很綿密,無需擔心電動車那種突然的扭矩釋放帶來的突兀感。
至于電動四驅系統,皓影的開發團隊表示暫時不會推出皓影銳·混動的四驅版本。不過CR-V和RAV4雙擎都有四驅版本,或許皓影也是在觀察市場的反映。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