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T才像個樣 試駕傳祺GS5 1.8T四驅版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在去年3月份的時候,我的同事(@李俊鋒)在試駕廣汽傳祺GS5 2.0版本過后,在我們面前他就從來沒有吝惜過對其亮麗外觀的贊美之詞。可惜的是,2.0發動機的動力表現卻猶如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上面的一絲污點,大伙都非常期待1.8T版本的推出。等待將近一年之久,蟄伏已久的1.8T版本終于來到我們面前,在俊鋒還在饒有興致地研究如何突破整夜閃爍的黃燈之際(實測黃燈剎車最佳位置),我便捷足先登搶先體驗一番。
![]() | 體驗讀圖模式 |
1.8T的GS5早就備受關注,甚至可以說是GS5的一張皇牌。如今廣汽傳祺終于把皇牌亮出,雖然這壓箱的法寶在2.0版本試水近一年后才被推出,但這依然無礙我對其動力表現的期待,這次試駕提供的GS5是1.8T四驅頂配版本。當動力不再成為軟肋,我開始期待其綜合實力表現能否叫板合資SUV所壟斷的市場?
外觀:靈動造型傲視自主品牌
由于1.8T版本的GS5在外觀和內飾上并無過于明顯的差異,因此在外觀和內飾部分的描述將有所縮減,我的同事之前已經對GS5有過一番詳細的體驗,如想了解GS5外觀和內飾上的更多細節,可點擊下方圖片鏈接。
車身尺寸對比 | ||||
車型/尺寸 | 長(mm) | 寬(mm) | 高(mm) | 軸距(mm) |
傳祺GS5 | 4732 | 1854 | 1680 | 2710 |
大眾途觀 | 4525 | 1809 | 1685 | 2684 |
現代ix35 | 4420 | 1820 | 1690 | 2640 |
本田CR-V | 4550 | 1820 | 1685 | 2620 |
得益于動感的外觀設計,GS5在視覺上并沒有給人SUV一貫的臃腫體型印象。但事實上GS5的尺寸對比起競爭對手還是很占上風的,相同定位的ix35和途觀等對手在軸距方面均落后于GS5,在這一點上還是可以看出GS5直指合資品牌作為競爭對手。
在6款1.8T車型產品線當中,3款都是四驅版本,因此其通過性能非常值得關注,或許是受限于多片離合器的布局影響,四驅版本GS5最小離地間隙為170mm,比兩驅版本低出10mm,這樣的離地間隙并不能讓我們指望GS5能夠多優秀的越野能力,但偶爾走走爛路還是能夠輕松應付的。
GS5的外觀在同級別SUV中絲毫不落下風,飽滿的前臉與充滿力量感的線條讓GS5時尚之余不失SUV獨有的粗獷感。簡潔有力的中網設計與傳祺GA5如出一轍,家族式臉譜的傳承讓GS5更具辨識度,但復雜的中網塑花讓GS5少了一份優雅,多了一份動感。
大燈的設計同樣不缺少亮點,源自雪豹眼睛的設計思想讓GS5的頭燈充滿精神,給人一種始終堅定不移地向前方注視的感覺。當然在科技感上,GS5的頭燈依舊可以與合資品牌匹敵,明亮有神的LED日間行車燈效果非常漂亮,AFS大燈隨動轉向也是一項實用且先進的配置。值得一提的是,設計師在霧燈的設計上也沒少下功夫,柳葉狀的霧燈同樣是非常的特別。
低矮動感的風格在車身側面很好地體現出來,深刻的腰線從前門一直上揚延伸至尾部,營造出一種俯沖的動感,在眾多都市型SUV中顯得尤為活躍。線條的運用優美而不夸張,車窗的線條更是有點英菲尼迪的味道。
GS5尾部的特征相當明顯,深刻的凹槽型線條刻畫出層次感分明的尾部,上揚的尾燈很好地呼應了尾部的整體風格,不過為了整體的美觀而犧牲尾箱開口面積的做法顯得有些美中不足。
輪胎方面,1.8T的GS5沿用2.0版本的瑪吉斯MA656系列,該系列主打全面的輪胎性能,胎面花紋充分考慮到噪音控制和燃油經濟性,同時寬闊的胎溝有利于增強排水性和牽引力,非常適用于SUV。
內飾和空間:面面俱到的誠意延續
1.8T版本的GS5在內飾方面與2.0版本并無太大差異,本次試駕的四驅版本帶有驅動模式選擇和陡坡緩降開關,因此最為明顯的差別在于這次試駕的版本會多出一些按鍵。
GS5內飾方面的做工明顯要高于同級別自主品牌,整體的質感更加趨向諸如ix35等的韓系品牌,全黑的內飾時尚感十足,在質感方面,中控臺的軟性材質覆蓋和門把手的真皮材質用料十足,這些都能讓人感受到GS5在內飾上達到同級合資品牌對手的水準。
在這里順帶提一下,GS5儀表盤內的油耗顯示信息查看的方法非常隱藏,需要在“可續航里程界面”長按DISP按鍵后才能顯示出來,不知道是廠方想故意弱化GS5的油耗表現還是工程師們照顧到廣大車主一顆愛獵奇探索的心,但如此復雜的操作方法,恐怕工程師們已經有能力去撰寫游戲攻略發掘隱藏關卡。
GS5中控臺的造型毫不夸張,布局上也不會給人像某些自主品牌眼花繚亂般的感覺,功能布局分區清晰明了,操作起來很快上手。ESP和TCS牽引力控制系統在全系車型中出現實在給人不少驚喜,不過電子手剎下方的“A”按鍵與我們在大眾車型常見的“Auto Hold”功能不同,該功能在啟用后在掛入P擋時會啟動電子手剎,而掛入D擋后會自動釋放手剎,整體功能在使用上或許不如“Auto Hold”方便,但依舊很有使用價值。
GS5的高配車型依舊具有自主品牌一貫實在的特點。配置上的考慮也是非常全面的,該有的功能都齊全了,在筆者試駕的高配版中,座椅加熱功能對于北方駕駛員還是有很大的使用價值,但試駕當天室外二十多度的溫度注定讓筆者對座椅加熱無福消受(降溫請查看評測頻道雪地試駕文章),盡管GS5一心挑戰合資品牌同級別對手,但自主品牌對手方面在配置的豐富性方面的壓力依然不能忽視。
乘坐空間:
儲物空間:
由于車身尺寸方面沒有任何變化,因此GS5的儲物和乘坐空間和2.0版本一樣,很好地繼承了優良的空間實用性。但中控臺下方因為座椅加熱開關的布局而犧牲掉了儲物格,你會發現像手機這些物品找不到地兒擱下,排擋桿旁的儲物格也比較淺,只適合放一些零錢。
操控:1.8T動力表現躍升明顯
排量1.8升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絕對是整車的亮點,渦輪增壓器由博格華納提供,在先進性和穩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保障,同時在燃油經濟性方面也要比2.0排量自然吸氣版本優秀。
5速的自動變速箱由愛信提供,帶sport和手動模式。不過在自主品牌都向8AT躍進的今天,5AT在燃油經濟性和噪音控制上或許會遜色不少。
源自阿爾法 羅密歐166平臺的GS5一樣有著強勁的下半身,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的組合優勢十分明顯,比起同級許多車型都要優秀。
在日常的駕駛中,更換1.8T發動機的GS5動力方面確實有著更好的表現,渦輪在一千多轉時便可介入,持續的高扭矩輸出讓提速變得更快,早前我們測試的GS5 2.0自然進氣版本頭段的加速表現還是相當優秀,但當轉速提高后,發動機的輸出卻變得十分吃力。但1.8T發動機的表現可以說是脫胎換骨,逐漸走向一線主流級別。但發動機還是有很明顯的噪音問題。
變速箱的升擋并不算太積極,在高速路試駕過程中,在不深踩油門的情況下,變速箱在2500轉左右才會升擋。當然變速箱還是比較“聰明”,它非常了解駕駛者的意圖,加速時降擋非常及時。
懸掛的表現也有進步,前段時間測試的GS5 2.0版本的懸掛偏軟,剎車時點頭現象非常明顯。而這次試駕車的懸掛更有韌性,剎車虛位也更少。
四驅和陡坡緩降功能:
由于此次試駕全程在鋪裝路面進行,因此四驅性能并不能詳細地體驗,這種常見的中央多片離合器式差速器出現在大多主流城市SUV中,但強度過大的越野并不適用,日常城市使用絕對足夠。
陡坡緩降功能也是非常的實用,在城市坡度較大的立交橋能夠發揮用武之地,不過對比起其他擁有陡坡緩降功能的車型,GS5在制動時會有較大的聲響。
競品分析:
GS5的定位注定其必然面對戰況激烈的合資品牌SUV車型,其中韓系SUV的攻勢已經十分猛烈,現代ix35憑借“流體雕塑”的設計概念和較低的入門價格已經成功打開市場,而該級別的常青樹CR-V和途觀等也有著很高受眾認可度。GS5的優勢在于豐富的配置和更具競爭力的價格,但其劣勢也是相當明顯,品牌的認知度很大程度會影響銷量。
總結:
自主品牌的崛起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自主品牌當前最缺乏的是品牌的建立。GS5已然足夠優秀,但即便是頂尖的國際一線大廠,其品牌的打造也不是僅僅通過一款車型就能獲得成功,因此GS5要獲得人們的認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GS5的定位較高,14.88萬起的售價注定無緣與其他自主品牌形成競爭關系,這樣大膽的定位可能會造成一種比較尷尬的局面,不過一個年輕的自主品牌最大的資本就是其巨大的進步空間,相信廣汽傳祺的高層也會因應市場做出調整。
優點:
外形設計優于同級自主品牌
配置豐富
做工優秀
懸掛舒適可靠
缺點:
發動機噪音明顯
儲物空間還不夠細致
變速箱稍顯落后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