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智見證官之EQC/Model 3/e-tron 駕駛輔助場景大比拼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最新的ICT300智能化測試又來了,這一期的測試選手可以概括為傳統豪華品牌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對決。它們分別是奔馳EQC(詢底價|查參配)、奧迪e-tron(詢底價|查參配)和特斯拉Model 3(詢底價|查參配)。目前有許多人認為智能化只是造車新勢力的專屬,但事實是否如此呢?汽車發明者奔馳會不會有驚人的表現,最終答案會在下面的ICT300智能汽車橫評里揭曉。
ICT300智能汽車評測是太平洋汽車網在業內發起的首個汽車智能化系統性測試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我們將【汽車智能化】ICT300評測標準分為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性能測試三個大類。本次我們將針對三臺車的自動駕駛大項目進行橫評,來呈現出每臺車的智能化水平。
而ICT300測試項目以及評分標準由于種類及標準較多,各位可以點擊下圖了解全部的評測標準:
在這次車型選擇,奔馳EQC和奧迪e-tron做為傳統豪華品牌智能電動車的代表,另一邊特斯拉是造車新勢力最有說服力的品牌,旗下的Model 3是品牌里的熱銷車型,三臺車都能代表各自品牌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實力。
在我們的ICT300評測標準里面,自動駕駛是核心環節,它能直接反映測試車輛的智能化程度。本次自動駕駛將分成九個場景呈現給大家。
主要是考察車道居中保持的能力,在面對高速彎道時是否依然保持居中,同時對于標線的識別能力如何,高速彎道需要全程保持60km/h的速度通過。需要說明的是,整個測試道路會經過兩個十字路口,標線會由白色雙實線變為黃色雙虛線,然后再接白色雙實線。
在測試過程中,奔馳EQC在車道上基本能居中,遇到帶點弧度的彎路時,系統轉向線性,擬人化程度比較高,沒有出現激烈調整方向的情況,車內乘員可以感覺到車輛很平順地通過了彎道,走到十字路口系統沒有丟失,整個過程自然且令人放心。
特斯拉Model 3由于受地圖限制影響,打開AP功能以后速度只能去到50km/h,因此可以看作是無法滿足所有駕駛場景和需求。在實際的測試中,特斯拉Model 3基本居中在車道中間,遇到幅度不大的彎道時,系統會比較線性地糾正方向盤,通過十字路口系統也不會丟失。
奧迪e-tron是三臺車里面體驗最不好那一臺,因為它沒有選裝車道保持功能,只能依靠車道離預警,就是只要車輛壓到車道線,系統就會施加力去修正方向盤,同時這種系統參與方向盤修正情況會經常出現。
測試車輛以80km/h巡航,同時開啟駕駛輔助系統全部功能,這時候駕駛員施加轉向力,故意讓車輛產生跑偏,看看車輛在這種情況下會做出怎樣反應?
在60km/h巡航過程中,假設用外力去干擾方向盤,讓車輛故意去跑偏。奔馳EQC雖然沒有做任何提醒功能,但是系統會主動修正使其返回到原來車道,并且在系統干預的時候,方向盤修正力較為線性。
特斯拉Model 3的AP限速40km/h,同時它的修正邏輯和其他車表現不同。當外力介入方向盤時,車輛會通過警示音和可視化中控屏做出提醒,但AP系統會立馬取消,也不會幫你修正方向盤,最后你會感覺方向盤助力變重,完全就是要駕駛員去自己去修正方向盤。
奧迪e-tron由于沒有車道保持功能,只能依靠偏離預警系統去幫忙修正。當駕駛員故意施加轉向力,接近車道線時,車內會發出較小的提示音,同時儀表盤會有警示圖表顯示,不過這些是基于系統能持續偵測到車道線,另外系統修正方向盤時力度會偏大且不線性,擬人化程度低。
當測試車和靶車以50km/h巡航時,靶車位于測試車的后方盲區,當測試車輛進行主動變道,系統會發出有效的警示嗎?(測試道路是在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區)
當靶車和奔馳EQC同向行駛,靶車位于后者的后方盲區,當奔馳EQC打轉向燈時,系統會發出提示聲音、同時后視鏡位置小三角燈會長亮。
相同情況下,特斯拉Model 3雖然沒有發出警示聲音,但是可視化中控屏會以紅色標注盲區靶車。
最后奧迪e-tron在打轉向燈時,車內沒有任何提示聲音,但是外后視鏡的警示燈會以頻閃-長亮的方式提醒駕駛員。
考慮到攝像頭是汽車對于物體識別的重要傳感器,而光照度對于攝像頭的能力影響大,對于視覺識別有更高要求,就好比于人眼在黑暗環境下,視覺能力會下降一樣。除了攝像頭之外,車輛還能通過雷達進行識別,為了驗證在低光照的環境下,車輛對于物體的識別能力是否下降,以及三臺車在這一環境下的能力差異,我們在夜間進行了固定假人的測試。
奔馳EQC剛開始以30km/h速度巡航時,當系統偵查到假人時,車內會有聲音提醒并且儀表盤會有警示顯示,剎車過程比較緊急,并且剎車過程中出現兩段重剎,不過最后可以避開碰撞。當奔馳EQC的速度提升到50km/h,剎車時機會更加緊急,雖然剎停后和假人障礙物比較近,但是依舊能避讓,證明奔馳EQC夜間識別與白天區別不大。
(奔馳EQC:30km/h)
(奔馳EQC:50km/h)
特斯拉Model 3在時速30km/h,當系統偵測到假人障礙物時,中控屏會有可視化識別,并且會出現報警提示。另外雖然它的偵測到假人時期比較早,但是剎車的距離比光線好的路段要短,能感受到的剎車力度要強一點,能感受兩段的剎車力度,最終能避讓假人障礙物。由于AP系統顯示,ACC速度最高只能去到40km/h,剎車表現和前期的30km/h表現一致。
(特斯拉Model 3:30km/h)
(特斯拉Model3:40km/h)
奧迪e-tron在時速30km/h能躲避碰撞,車內有聲音和儀表盤有提醒,但能避免碰撞。如果速度提到50km/h,奧迪e-tron偵查到前方假人障礙物時會立馬重剎,但錯過了最佳剎車時機,最終把假人撞飛。
(奧迪e-tron:30km/h)
(奧迪e-tron:50km/h)
假設測試車以40km/h速度開啟自適應巡航,在斑馬線附近移動假人以5km/h的速度橫穿馬路,依次測試緊急制動能力,使用同步器保證三輛車的接觸時機一致。
當奔馳EQC偵測到移動假人時,車內會有聲音以及儀表盤會有顯示,雖然判斷距離偏短、制動時機偏后,但是制動果斷,一段制動力就能剎停且車內安全帶會勒緊,最終避免碰撞。
特斯拉Model 3通過中控屏可視化能識別出移動假人,并且會有聲音提醒。只要假人一出現前方駕駛視野,制動力就會立馬出現。因此整個制動時機相對靠前,制動不太緊急,能完全剎停并且避讓成功。
奧迪e-tron偵測到移動假人時,雖然會有聲音和儀表盤視覺提醒,但是判斷距離短,剎車時機偏后,制動過程出現兩次重剎,但還是把假人撞飛。
三臺車都以40km/h速度巡航,然后開啟完全輔助駕駛功能,接著在前方不遠處設置靜止靶車,看看車輛的AEB制動力和識別能力表現如何?
奔馳EQC在距離比較遠的地方就能識別到靜止靶車,儀表盤會有顯示前方靜止靶車,剎車比較線性,剎車停后和靶車距離比較遠,能避免碰撞。
特斯拉Model 3中控屏以可視化的方式識別出靶車,并且會做標紅處理,離靶車比較遠就能剎停,能避免碰撞。最后奧迪e-tron同樣能避免碰撞,距離比較遠就能識別靜止靶車,儀表盤會有顯示,剎車比較線性。
測試車輛時速40km/h,開啟完全輔助駕駛,與前方靶車同速同向巡航行駛一段路程;突然遭遇靶車緊急制動。其中遭遇前方車輛緊急制動是日常行車常見的突發危險情況。
奔馳EQC遭遇前車突然停止時,車內會有聲音,儀表盤同樣有警示。雖然制動時機比較晚,剎車顯得比較急,還好能避免碰撞,剎停后和前方靶車距離很近。
當靶車出現在特斯拉Model 3前方時,中控屏會有可視化展示。當靶車開始制動,Model3也是開始線性制動,等到靶車立馬剎停,Model 3也能立馬剎停,并且給人的剎車腳感沒有奔馳EQC和奧迪e-tron來得重。
奧迪e-tron碰到前方靶車突然停止時,車內儀表盤會顯示且聲音會提醒,但系統判斷比較慢,剎車比較晚,幾乎是一腳重剎下去,能避險。但第二次測試是,系統是完全沒有剎車干預,不能避險,證明這套預警系統不算穩定。
自動泊車功能變得普及,但要表現出智能,就看測試車對車位識別速度和自動倒車入庫是否智能,其次倒車入庫后是否車輛是否擺正。
由于奧迪e-tron沒有裝備自動泊車功能,因此側方位自動泊車和垂直車位自動泊車并沒有參與測試。
奔馳EQC在側方位的自動泊車中,整個轉向和制動都比較擬人化,“兩把手”就能倒入車庫,并且整個系統倒車速度比較快,停穩以后剛好在車位正中位置。
特斯拉Model 3和奔馳EQC一樣,整個轉向和制動都比較擬人化,“兩把手”就能倒入車庫,并且整個系統倒車速度比較快,停穩以后剛好在車位正中位置。不過倒車入庫時間沒有奔馳EQC快。
垂直車位相對于前一部分的側方位停車是相對簡單不少,而對于垂直車位而言,車尾倒進去是一件常見的事情,但并不是所有的車型都支持車頭倒進去。
奔馳EQC支持車頭入庫和車尾入庫,不管是哪種方式倒車入庫,整個轉向和制動都比較擬人化,并且來回挪車的次數少,尤其是車頭倒車入庫,幾乎是“一把手”拿進去。另外儀表盤和顯示屏會有提示,倒車后車身居中。另外奔馳EQC比Model 3車身尺寸大,但停車入庫用時缺比特斯拉Model 3少很多。
(奔馳EQC車尾自動倒車入庫)
(奔馳EQC車頭自動倒車入庫)
特斯拉Model 3只支持車尾倒車入庫,轉向和制動力相比奔馳EQC要柔和一點,但是來回挪車的次數比奔馳EQC多,另外識別到車位沒有提示音,只有儀表盤顯示,停車后位置居中。
全文總結:通過這次橫評結果來看,作為傳統豪華品牌的奔馳EQC在自動駕駛這一塊有著不錯的表現,畢竟百年車企的名號不是其他后來者一朝一夕就可以超越的,它不像一些造車新勢力,奔馳的所有智能化駕駛都是基于人性化考量和設定,對車主日常用車情景和國內特殊的道路環境都有涵蓋上去,這也是百年豪華品應該有的表現。(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潘洪瀚)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