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年度新車報告:2021我試過最好與最怪的車

    2022-01-23 00:10:05 作者:黃恒樂

      2021年疫情反復依然比較嚴重,全年試駕的新車數量遠不如前,但筆者照舊做一個年終匯報吧,以前都是做成海報的,今年“隆重”一點,直接上長文。

      本文會摻雜好些主觀判斷與產業見解,純屬拋磚引玉。

     
    震撼到我的
    1
     
    奔馳EQS

      接觸EQS是因為一個商業合作項目,但我并不是因為公司商單而使勁吹這臺車,而是因為雋永的駕駛感受讓我了解到了未來豪華電動汽車的研發方向。

      顯然,多數人是不看好EQS的,甚至有很多聲音說BBA在電動時代即將跌落神壇。個人覺得BBA在神壇上與我毫無關系,筆者只關注它們是否還能繼續造好玩好開的車。要是溢價率跌到足夠慘也好,我可以用更低價格買到BBA。

      EQS不被看好的一大原因是,這車是從風洞吹出來的,為了達到0.2Cd風阻就必須讓設計嚴格遵循風洞結果,于是“A柱延長線”與“A柱頂點和前軸連線”的夾角太大了,車頭顯得短促。

      這臺EQS450+的整備質量在2.5噸左右,相當于W223世代V12版本的S級,而耗電量卻只需要20.4-14.2kWh/100km。車給我們的時候只有6成電,我們在三亞開了三天,只在還車前充了半小時電。

      低電耗當然不能是EQS核心賣點,好開才是。駕駛EQS450+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后輪轉向機構可以讓我輕易將這臺5.2米長的巨獸在掉頭位挪入左一車道,電門與制動的腳感回饋極為奔馳傳統風格,比奧迪e-tron要流暢,比保時捷Taycan要穩重。我多年前在深圳試駕勞斯萊斯曜影6.6T V12的時候也有過同樣的感想。

    1
     
    不懂熱衰減的Cayenne Turbo GT

      我見過最神奇的試駕會,全中國就這一場,就這一天,就這一臺媒體試駕車,還是跑賽道,每人2圈。

      考慮到全國50多位媒體人與會,這臺Cayenne Turbo GT從早上9點到下午4點要跑100多圈,期間只有幾次入P房檢查更換剎車片和P0 Corsa半熱熔胎。

      居然,它撐下來了……

      保時捷對自家產品的質量得是多自信(和心大),但凡當天有一點點問題,剩下的幾十家媒體都無法正常試Cayenne Turbo GT了,不就是負面滿天飛嗎?

      當天的實際情況是,筆者全場倒數第二個坐進去開兩圈,制動系統沒過熱,發動機沒過熱,四驅系統沒過熱,變速箱沒過熱……

      這是我2021年開過的最神奇民用車了,散熱系統直接往賽化車上面靠。

      試駕感受就不多說了,我不太習慣(不太會)開SUV跑賽道,但它在珠賽的圈速(1:47’110)比最速量產四門轎車阿爾法·羅密歐Giulia四葉草(1:52’045)要快不少。

      慚愧地說,這是我第一次開EA839 2.9T雙渦輪增壓機子,在此之前都是“道聽途說”它是神機,直到我現場了解到它與quattro天衣無縫的配合,才確認大眾集團EA839真的是傳奇系列。

      因為兩顆渦輪夾在90° V型夾角里面,所以這臺V6很緊湊,渦輪的管路也非常短,反應速度極快。

      在賽道上,RS5會比RS4更加好玩,RS4的大屁股稍顯累贅一些。現在RS4/5都要加10萬左右,超過百萬才能落地,而之前國五轉國六時期則清倉大降價,友商的M3/M4裸車不過70,實惠到可怕。

      當然,現在單渦輪3.0T的S4會是更有性價比的選擇,一年前發型哥彭老師50多萬買了一臺,現在二手價依然50出頭……

      最近有些奇奇怪怪的論調,說跑賽道為什么還要買這些又貴又慢的油車。我覺得問出這么奇葩問的人基本都是沒駕照的,至少是沒跑過賽道。電車刷兩圈就動力電池過熱報警了,制動系統和輪胎還得經受兩噸多車重的折磨,現階段是無法刷圈玩的。

     
    改得不算特別贊
    1
     
    新一代寶馬Z4和豐田Supra

      筆者一直都很期待這對雙門跑車雙雄,試駕之后著實有點小失望,不是產品力不行,而是研發方向沒對上我個人胃口。

      大家有沒發現,底盤代號進入G字頭時代的寶馬都特別的舒適,現在賣得賊拉好的G20/G28就是最好鑒證,大家口頭上說著要運動要性能,實際上184PS版本從上一代320Li通貨膨脹成這一代325Li之后,潛客心中毫無波瀾,底盤舒適到底就行,買瘋了。

      G29底盤的三代Z4也是這個玩法,懸架軟趴趴,動力軟趴趴,B48 2.0T居然只給197PS也是醉了。

      我在2021年中問價的時候,Z4已經不用加價且可以選色了, 2.0T初談落地在52萬左右。不過最終我沒選寶馬,這代Z4非常“小姐姐車”。

      另一個選擇的豐田Supra牛魔王再世。本以為硬頂版Supra會更硬朗一些,但實際開起來還是偏軟。

      優勢是:無論前臉還是尾部,Supra都比Z4要好看一截。

      可是!這是頂級奢華品牌豐田啊,所以Supra是要加價的,也就加價10萬信仰,比埃爾法加價幅度實惠多了。

      3.0T的Supra還是有點佛,我當時是在市政道路開的,估計要到賽道上面才能感受到B58的真正魅力。

      這兩臺車改了動力系統,拿出來說說。

      XT4我自己有一臺開了兩年。2022款XT4加入了ISG電機,組成48V輕混動系統。相比在皮帶端的BSG電機,如今放在飛輪端的ISG可以提供一定的扭矩輔助,但我感受不出來,唯一的優勢是自啟停比之前靜謐了很多,我終于愿意開自啟停來開車了,的確可以省油。

      現在網絡上很多“二極管”,一種人無腦唱衰電動車,天天說買家繳納智商稅,但自己怕是沒開過任何電動車;一種人無腦唱衰燃油車,完全忽略充電問題和保值問題,開口閉口就是燃油車要全軍覆沒了。

      48V系統就是用來打臉后者的技術。48V系統很容易就能加裝到現役車型上面去,一套成本也就3000塊錢左右,可以節油大約5%,排放也減少了,給內燃機續命。

      你說車企都不研發新內燃機了嗎?可不是。我剛剛試駕到的2022款Macan就搭載了一臺全新2.0T渦輪增壓汽油機,大眾集團研發的四代EA888機型。

      四代EA888的直噴壓力從200Bar提升至350Bar,用了更大容量的三元和GPF,符合當前最嚴格的歐6和國6B標準,日后還能升級歐7和國7。

      雖然開起來跟三代EA888沒啥區別,但我想說的是,之后內燃機的研發方向都不是壓榨動力了,而是優化油耗和排放。

      說傳統汽車品牌要倒閉、內燃機即將覆滅的那些人,可能不知道長城研發了新的3.0T V6汽油機,長安有新的藍鯨動力,廣汽有新的鉅浪動力,奔騰有新的智擎動力,奇瑞有新的鯤鵬動力,吉利有新的雷神動力(新汽油機+新驅動電機)。

     
    成為網友談資的車
    1
     
    日產奇駿三缸

      作為日產20年老老老用戶,我認為“技術日產”當年的確吊炸天。家里2001年買的風度,2年前賣掉的時候,19年車齡,沒修過,就是換油水換19年就能開,2.0L V6后期最大問題就是油耗越來越高,續航也就400km。

      你說日產不懂中國消費者吧?他們很懂,軒逸一個月賣5萬多輛,好車,便宜好用省油。

      你說日產懂日產消費者吧?他們還真不懂,明知道三缸是個黑洞,硬要往里面沖。

      長安福特產的第四代福克斯,全系三缸之后,全系崩盤,這不需要調研都路人皆知的了,我家樓下停車場收費的阿伯都知道這車不好賣,“以前都很多福克斯的,現在沒人開咯”。

      不管車企怎么看,反正中國汽車消費者的購車思維就是這么簡單暴力:

      缸數少 → 不高級

      屏幕大 → 科技含量高

      軸距長 → 空間大(不知道哪家媒體先整出來的搞笑玩意)

      天窗大 → 豪氣

      關門聲扎實 → 結實 安全

      車門上站滿大漢 → 結實 安全

      音響喇叭多 → 音質好

      ……

      你說三缸不好?我說很好,福特EcoBullShit系列1.0T三缸機,我在德國無限速公路能開到199km/h,從德累斯頓一路狂飆到布拉格,別說有多爽了(可惜中途被捷克交警抓包了……)

      日產新奇駿三缸機我開過,動力不虛,機子也安靜,但我沒有推薦朋友買,因為大家默認不喜歡三缸。

      你說三缸是原罪吧,我覺得不是,“換三缸還不降價”才是最大的原罪。

      三缸在中國市場就是減配的意思,能賣爆的都是通用雪佛蘭那些七折車,折到自主車價格了,還要啥自行車,買就是了,合資車以咱大通用最賤價。

    2
     
    雪鐵龍C5X凡爾賽

      這是一臺爭議非常大的車,本來網絡輿論都是眾說紛紜的,結果雪鐵龍員工“大象”一頓騷操作,所有人都跟著38號罵雪鐵龍了。

      對于雪鐵龍品牌,我的感情很復雜:應屆畢業的時候,校招就來了駐扎在深圳的長安標致雪鐵龍(DS),后來沒去;當時環法,開的是C5,帶氣液聯動彈簧和雙A臂前懸掛,跑山好牛,底盤質感拉滿。

      入華之后沒了氣液聯動彈簧和雙A臂前懸掛,底盤倒是不差,在同級里面能跟B7邁騰玩一玩。

      C5X凡爾賽公布預售價的時候,我是挺驚訝的,當時我把C5X看作C5跨界版,這個價位直接吊打邁騰了。對了,我很喜歡B8邁騰,之前租了一臺從云南上高原。

      真正開到C5X凡爾賽的時候有點失落,這底盤跟C5沒關聯。

    3
     
    寶駿KiwiEV

      座椅布局與911一致,驅動布局與911一致,回頭率比911高很多。

      我說的是寶駿KiwiEV……

      筆者寫過很多贊美五菱汽車的文章,現在說一個不算特別滿意的。我之前寫過宏光miniEV的問題,這車便宜歸便宜,但失控閾值非常低,簡單來說是需要非常好的駕駛技巧才能玩起來,把它定義為“女生通勤車”并不太負責任。

      miniEV極限低也就算了,3萬塊還要個自行車,問題是KiwiEV要價已經去到7-9萬,極限依然很低,這就不太合理了。同價位,飛度的駕乘質感好一大截,就是被限行。

      KiwiEV目前月銷量在2000輛左右,算不上爆款,我不會優先推薦。

      說來慚愧,我一直沒試駕Mustang,2021才終于試駕了一回,發現作為跑車的它,底盤功底遠遠遜于ATS,而且差的不是一點點。

      這是一臺跑街的車,不適合跑賽道,一點都不適合,懸架根本拉不住車身。

      對了,聽說2019-2020年,有商家從Shelby American那里進口了一批Mustang GTE入華,運動版36.8萬,寬體版41.8萬,應該是走天津港的小貿車。

      別看不是原廠福特SVT Shelby,別看“只有”2.3T,輸出可以去到338PS/525Nm,比718 Cayman T還要大一截,而且用了輕量化材質,減重42kg這么夸張,要價真的很低了。

     
    最想試駕但又沒試駕到的
    1
     
    廣汽傳祺影豹

      我們廣州當地土特產,簡單來說就是把淘寶賣得最好的外觀內飾改裝件全整上去,弄出一臺原廠“改裝車”。

      雖然一些KOL說這臺車速度非常慢、腳非常軟,說媒體試駕車都是特調車,但不妨礙我對它的期待。只有試駕過才有權力去肯定或者批判。

      如溜溜哥所言,現在很多車企都喜歡造一些假運動車,最好跟出租車同平臺,弄四出排氣、熏黑燈、鍍鉻條,還得大空間(不然“媽見打”),欺負青年不懂車。

      我部分認同溜溜哥所言,但依靠父母給錢的小青年的確沒有買車決定權,他們只能買這些假運動車。大家別太在意做工和加速,小青年買假運動車起碼證明他們本身想買運動車,因此我們是有汽車文化初級入門圈子的。等這批車主以后經濟好了,或許會買S3、M240i、A45、BRZ、Supra……而不是一想到買車就嚷嚷著要買曬額頭的大大大天窗、開車刷劇的大屏幕、不知道唱給誰聽的車內卡拉OK,以及莫名其妙的掌紋解鎖開門功能。

    2
     
    第二代斯巴魯BRZ

      BRZ終于換代,不過沒有國6B,我最后也沒下單,買了德系跑車。

      BRZ的確改得不錯,最大的問題出在斯巴魯經銷商這里。明知道斯巴魯現在越來越買菜車風了,為什么不好好對待BRZ潛客呢?硬要在這一臺車上面薅夠羊毛,不加價不承諾交車時間,這什么道理。斯巴魯知道自己有一群客戶群體是很死忠的,買BRZ一定不買86,所以這群熱血粉的錢比較好坑對吧。


    圖:編導解老師交5萬大定

      BRZ注定不是走量的車,如果大家都真誠一點做生意,經銷商把BRZ放在顯眼位置攬客,店里賣最多的依然是XV、森林人、傲虎,BRZ當個吉祥物,大家都沒虧。

      買SUV的朋友感受到了拉力之王的風范,買BRZ的朋友不會覺得自己是待宰羔羊。

    3
     
    豐田GR Yaris

      等了一年都沒有媒體試駕車,入華只是巡展一下,連看實車的機會都沒撈著。

      之前聽說豐田GR Yaris會引入,售價30萬打上。要是30多萬,買就是了,一定不虧,這么拉力風的大馬力三缸車,錯過了就肯定不會再有。

      雖然豐田章男只是個商人,但他也算是汽車商人里面比較愛車的,他甚至要求豐田所有高管都必須拿到賽車執照。

      費迪南德·皮耶希老爺子騎鶴之后,車壇里會開賽車的車企老板已經不多了,多數都是玩管理或玩股價的職業經理人。

     
    最后聊幾句
    1
     
    新能源車與汽柴油車不是非此即彼

      我經常給人推薦新能源車,特別是電動車(HEV非插混與PHEV插混反而少推薦),但凡遇到家庭/公司充電條件理想的朋友,如果一年要跑三四五萬公里,不買電車是嫌油費不夠高證明不了你的經濟實力嗎?

      但凡遇到一年跑個三四千公里,整天被同事朋友洗腦說買電車才是正路、買油車都是保皇黨,我一概推薦買油車,別聽那幫半桶水的所謂專業人士吹牛逼,你算下來一年電費比油費省兩三千塊錢,是不是打算這臺電車開個25年開回購車差價來?

      脫離用車場景、用戶需求來推薦新車,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扯淡。

      現在買PPT造車企業弄出來的所謂智能電動車,那些人才是冤大頭。不信你們去問賽力斯華為SF5的車主們,成為品牌第一批和最后一批車主的感受是不是很尊貴?

    2
     
    有趣的車會越來越少

      之前寶馬M3/奧迪RS4都是有折扣的,現在全都加價10萬左右還要等車;Supra、BRZ、86一車難求,想提車請加價;十幾年車齡的911(997世代)居然能賣到30多萬,記得5年前也是這個二手價,多得你們這幫車評人使勁吹。

      電動化的勢頭已經不存在任何懸念,連賓利、勞斯萊斯、蘭博基尼都宣布了堅定的電動化戰略。

      電動化不好嗎?好,節能又環保,充電比加油便宜,以后甚至充電比加油更方便,問題是電動的車子太重了,而運動車最重要的優勢是輕量化,馬力再大的兩噸車怎么也刷不出快圈速的。

    3
     
    馬力變得越來越廉價

      電動化之后,車子的馬力會變得越來越廉價,比如之前最便宜的大馬力后驅運動轎車是ATS-L,一匹馬力800塊錢不到,而Model 3 Performance只需要700塊錢。

      好在,玩樂取向的大馬力汽油車還會產很多年,個人估計到2030年左右才瀕危,而扼殺這些車的肯定是環保和排放法規。

    4
     
    我來暢想一下以后的汽車世界

      電動車性能越來越好,續航焦慮2030年內肯定會解決,到時電動車性價比遠高于汽油車,汽油車的確成為情懷了。

      因為內卷,充電設備基建價格會降低,整體充電成本降低,而倒閉的油站越來越多,汽油成本會上升。大馬力汽油車還是會吸引小批量老車迷去玩,小部分人會去玩改裝、跑賽道。汽油車比電動車輕一大截,這個物理優勢是不會改變的。

      等鋰離子電池技術瓶頸突破之后,我認為業界依然有機會復活富含駕駛樂趣的輕量化小跑車,動力系統可以放在傳統燃油跑車的FR、MR位置,而不是制作成一個大平板放在底盤下。無人駕駛系統完善之后,賽道駕駛技能成為一種非遺文化。

    (圖文:太平洋汽車網 黃恒樂)

    汽車智障稅簡史 節油卡都只能算小兒科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本文導航
      進入豐田SUPRA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進入豐田SUPRA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二手車推薦
        相關閱讀
        點擊加載更多
        一级a做免费大全在线观看_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_欧美激情二区在线播放_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
        <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三级亚洲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 | 中文欧美一区不卡二卡 | 午夜福利精品a在线观看 | 香蕉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无线码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