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民級PHEV打起來了 帝豪L雷神Hi·P對比秦PLUS DM-i
看過了數(shù)據對比,我們不妨再來復習一下兩個品牌的混動系統(tǒng)之間的差異。
簡單總結一下,本次對比兩款車的混動系統(tǒng)主要差異:
1、 發(fā)動機。秦PLUS(詢底價|查參配)是1.5L自吸,帝豪L是1.5T。
2、 變速器。秦PLUS是E-CVT,而帝豪L是三檔DHT。
3、 電池容量。秦PLUS是8.32kWh磷酸鐵鋰電池,帝豪L(詢底價|查參配)是15.5kWh三元鋰電池。
兩套系統(tǒng)都能夠實現(xiàn)純電、直驅、并聯(lián)、串聯(lián)四種驅動形式。
發(fā)動機
帝豪L的1.5TD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發(fā)動機,性能參數(shù)明顯高于其他同級混動車型,最大功率133kW(181PS),最大扭矩290N·m。
秦PLUS的驍云-插混專用 1.5L 發(fā)動機擁有阿特金森循環(huán)、15.5 超高壓縮比 、分體冷卻技術和無輪系設計等多種亮點,其熱效率高達 43.04%,高于豐田和本田的41%。
相比之下,目前市場上多數(shù)A級混動轎車以經濟省油為主要目標,普遍采用高效率但低扭表現(xiàn)較弱的阿特金森循環(huán)自吸發(fā)動機,比如秦PLUS DM-i 和豐田卡羅拉/雷凌雙擎等車型,實現(xiàn)低油耗的同時,加速性能也打了折扣。而采用1.5T的帝豪L雷神Hi·P在動力上自然會更有優(yōu)勢。
變速機構
吉利這套混動系統(tǒng)最大的亮點在于全球首款量產的3擋混動電驅DHT Pro變速器,它通過能量管理系統(tǒng),智能識別駕駛員的需求習慣和實際路況,在不同驅動模式下都確保以最經濟的模式進行驅動。
得益于3擋結構,這套系統(tǒng)在車輛時速20km/h以上即可進入并聯(lián)模式,遠低于日系車混動至少70km的并聯(lián)車速,動力隨叫隨到。另外,它還可以通過1擋的大齒比,讓起步瞬間更具爆發(fā)力,加速性能提升50%。而在30~70km/h這個最常用的速度區(qū)間,3個擋位可以靈活切換,讓發(fā)動機與電機高效配合,動力響應更迅速。
當車輛處于80~120km/h速度區(qū)間巡航時,變速器處于3擋直驅模式下,充分利用發(fā)動機最低功耗的區(qū)間。當你需要加速超車時,深踩油門變速器便會迅速降至2擋,同時聯(lián)合電機共同發(fā)力,讓你得到更暢快的超車體驗。
比亞迪的EHS電混系統(tǒng),它是將雙電機+雙電控+單擋減速器+直驅離合器 +電機油 冷系統(tǒng)等部件高度集成,擁有E-CVT無級變速的高度平順性,而它相比電機與電控分開布置的第一代DM技術,體積和重量都減少30%。
EHS電混系統(tǒng)是以電為主的驅動方式 ,電量充足的時候,具有純電動車的行駛體驗,在虧電的狀態(tài)下,電池依然保留20%左右的電量,讓電驅始終作為輔助動力,大大降低發(fā)動機負荷,從而大大降低油耗。
電池組
帝豪L雷神Hi·P搭載了一個15.5kWh的三元鋰電池組,官方NEDC純電續(xù)航里程為100km,足以應對用戶日常通勤,官方表示滿油滿電狀態(tài)下整車綜合續(xù)航里程達1300km。
秦PLUS則是采用了比亞迪看家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通過結構創(chuàng)新,提高能量密度,實現(xiàn)與高能量三元鋰電池同等水平的續(xù)航里程,并且應對穿刺試驗無煙無明火,安全性更高。秦PLUS DM-i高低配分別搭載18.32kWh和8.32kWh兩種不同容量,官方NEDC續(xù)航里程分別為120km和55km。
此外,帝豪L雷神Hi·P的電池布局比較獨特,不同于秦PLUS和其他車型將電池組平鋪在車底,帝豪L的電池布置充分利用了座椅之間空隙,避免地板整體抬高,讓乘客坐姿更自然,雙腿放松,舒適性更佳。不過后配地板中間會有凸起,不能像秦PLUS那樣做到幾乎純平。
不同的系統(tǒng)會不會帶來不一樣的駕駛感受?答案是肯定的。
秦PLUS DM-i更傾向于經濟省油,同時作為一款十來萬的家庭用車,它需要照顧到大部分人的口味,起步到中速段都十分輕快的動力,已經足以滿足大部分人的日常出行需求。得益于與電機的輔助,雖然它搭載的是1.5L自吸發(fā)動機,但提速能力明顯要比同排量的燃油車更足,這也是混動車型所帶來的福利。
帝豪L更強調動力性,要知道這款車官方零百加速成績僅為6.9秒,對于一臺A級轎車來說,確實屬于比較給力的了,290牛米的發(fā)動機扭矩結合320牛·米的驅動電機扭矩,從參數(shù)上就能看得出其整體動力水平優(yōu)勢。而實際體驗下來,它的加速快感確實要優(yōu)于秦plus DM-i,這是直接從體感上可以對比出來的差距,尤其是在運動模式下。
在平順性方面,DM-i系列車型EHS電混系統(tǒng),采用的是無擋化的雙電機E-CVT結構,平順性毋庸置疑,對于發(fā)動機的啟停控制也相當智能精準,不會帶來動力切換的突兀感和換擋頓挫感。
而吉利的雷神混動系統(tǒng),其DHT Pro三檔電驅變速器,通過兩組行星齒輪組合出三個檔位,大齒比的1擋可以帶來更具爆發(fā)力的起步表現(xiàn),甚至能夠實現(xiàn)彈射起步,而低傳動比的3擋又能優(yōu)化高速巡航時的發(fā)動機轉速,進一步優(yōu)化油耗水平。
顯然帝豪L的變速機構更為復雜,匹配調校做得不好容易翻車,帶來頓挫還增加故障率,大大降低用戶體驗。但吉利沒有讓我們失望,不論是在星越L還是帝豪L,這個DHT Pro變速機構都表現(xiàn)出色,非常平順,也非常省油。
除了動力方面,轉向方向兩車也有性格差異。帝豪L的轉向手感具備三種模式可調,分別是舒適、標準、運動,并且可以直接關聯(lián)駕駛模式。實際體驗下來三種模式差別其實不大,都是偏緊實的手感,但回饋質感不錯,轉向跟隨性也比較好。
相比之下秦PLUS的轉向就顯得十分輕盈了,雖然它也分運動和舒適兩種模式,但其實都是偏輕,方向盤滿打圈數(shù)也比帝豪L要多個半圈,日常開很輕松舒適,操控感就相對帝豪L要弱一些了。
底盤的表現(xiàn)倒是差異不大,兩車都采用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懸架結構,對于這個級別的車型來說也合理,更何況A級插混轎車既有電池又有油箱,為了保證足夠的后備廂容積,采用扭力梁后懸更容易實現(xiàn)協(xié)調空間布局。
在濾震性方面兩車的懸架都表現(xiàn)出比較好的韌性,能夠有效緩沖路面沖擊,非要比個差異的話,帝豪L的懸架在高速過彎時支撐性會更足,側傾控制更好一點。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此次測試的秦PLUS DM-i是一臺行駛了3.5萬公里以上的車子,這個里程數(shù)下的底盤整體性還是相當好的。
最后再來簡單聊聊內外設計方面的東西。顯而易見兩款車都有著各自品牌的設計風格,顏值方面也完全不必擔心。兩者的共同點是前臉都采用大面積的網狀格柵,極具視覺沖擊力,不同點在于帝豪L更顯凌厲,秦PLUS更顯圓滑。
盡管秦PLUS看起來更加寬而扁,但實際上這只是不同設計風格帶來的視覺差異,兩車的寬度相差僅僅2.2厘米,高度則完全相同。而在車長和軸距方面,秦PLUS要稍微占點優(yōu)勢。
車身尺寸對比(單位:mm) | ||||||
長度 | 寬度 | 高度 | 軸距 | |||
帝豪L 雷神Hi·P | 4735 | 1815 | 1495 | 2700 | ||
秦PLUS DM-i | 4765 | 1837 | 1495 | 2718 | ||
|
車尾的設計都屬于簡約耐看型,排氣管采用隱藏式設計,沒有像某些投機取巧的車型那樣在后杠上弄出幾個裝飾性的假排氣口,這一點很好。相較之下秦PLUS車尾采用貫穿式尾燈,看起來更為大氣。
座艙方面帝豪L的表現(xiàn)要優(yōu)于秦PLUS。首先是材質和配色方面,帝豪L更顯質感,有一種素雅的高級感。其次在座艙屏幕上,帝豪L全系標配12.3英寸中控屏+10.25英寸全液晶儀表屏,交互體驗和信息呈現(xiàn)效果更好;而秦PLUS只有頂配采用了12.8英寸的中控屏,其他配置則是10.1英寸,而在儀表屏上,低配車型只提供了一個小小的嵌入式屏幕,著實有些廉價。
設計層面的東西就不在這里多費篇幅了,建議大家前往太平洋汽車圖庫或直接到店里體驗實車,至于配置方面的信息,可以從官網或我們的車型庫獲得參配表。總體而言,帝豪L Hi·P在配置方面更為厚道,整體性價比要略優(yōu)于秦PLUS DM-i。
經過多方面的實測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秦PLUS DM-i的確是一款非常均衡的車型,動力輕快平順的同時,還相當省油,純電續(xù)航能力也完全不虛,設計、配置、空間、價格各方面都沒有硬傷。銷量那么好不是沒道理。而帝豪L雷神Hi·P則更強調動力性能和駕控品質,在擁有同樣全面均衡的綜合表現(xiàn)之下,比秦PLUS DM-i有著更強的動力表現(xiàn)。不過在純電續(xù)航能力上,帝豪L相比120km版本的秦PLUS DM-i就要遜色一些了。
總的來說,兩款車都是“閉眼買”的產品,虧電狀態(tài)下都一樣省油。但如果你更經常用純電模式來開,秦PLUS DM-i更實在純電續(xù)航能力,會讓你少充幾次電;而如果你更在乎提速快感、操控感和內飾質感,那就選帝豪L雷神Hi·P。(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陳燁)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