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那些車 2015編輯試駕經(jīng)驗分享(二)
【太平洋汽車網(wǎng) 汽車評測頻道】大家看到這篇文章時意味著春節(jié)假期已經(jīng)臨近尾聲,再過一天我們就又該回到工作崗位繼續(xù)奮力拼搏,而我們也會在新的一年接著為大家?guī)砀鬈囆偷脑囻{評測報告。在大年初二時,我們?yōu)榇蠹規(guī)砹恕?strong>這一年那些車 2015編輯試駕經(jīng)驗分享(一)》的文章,而今天這個續(xù)篇,我們則從個性車、性能車以及高端SUV中挑選了幾款讓我們印象頗深的車型,不知道里面是不是也有讓您難忘懷的那一款。
個性車一直是人們很關(guān)注的一個領(lǐng)域,我相信這個市場中的很多車型也都會被朋友們所喜愛,但是由于定位的小眾以及這樣那樣的原因,注定了它們的命運只能被少數(shù)人所擁有。下面我就跟您聊聊在今年所試駕的個性車中,有哪幾款讓我印象最深。
● 更值得被人疼愛:全新smart
我想沒有人不會覺得smart不失是一款可愛的車型,即便是那些理性且崇尚性價比優(yōu)先的消費者,他們除了會吐槽smart不實用之外,其實心底還是會暗暗地夸出類似“這小車長得確實可愛,停車省事兒多了”這樣的話。當然,尺寸小,有個非常萌的賣相是smart之所以可愛的原因,那么為什么說smart變得越來越找人愛呢?因為全新smart除了原先優(yōu)點繼續(xù)保留之外,把以前的缺陷也是進一步的摒除,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變速箱了。
由于本人是一個比較注重駕駛過程的人,如果說一款車因為純粹的性能而降低舒適性的話,那是我可以忍受的,畢竟有失有得。但是如果說只是因為smart車小,在城市中駕駛起來更占便宜,那么我絕對不會因此而選擇它:它再小,在車道中鉆孔兒再省心,終究也不會比乖乖排隊蠕動的車輛快到哪兒去;就算它再小停車再方便,終究也不會因為車小而免去停車費,我開一款普通家轎照樣也可以找到車位,再加上停車對我來說也不是什么難事兒。更何況上一代smart還有著那么令人厭煩的頓挫感。
而當我開上全新smart之后,我對它的看法在它陪伴我的幾天里得到了轉(zhuǎn)變。雙離合變速箱的選用確實非常成功,一下子就讓它的駕駛過程煥然一新,變得輕松、也更放松,開起來的心情都和老款有著天壤之外。正是因為全新smart在駕感上有著質(zhì)的飛躍,才會讓我更愿意去發(fā)現(xiàn)它利用自身優(yōu)勢而帶來的省心。如果全新smart還沿用上一代那個半自動變速箱的話,說實話,我連開都不想開,怎么還會有空兒去體驗它帶給我的便利呢。
● 為“跨界”正名:V60cc
其實在國內(nèi),“跨界車”一直是我非常厭煩的一個細分市場,那么為什么說這類車會招我煩呢?“跨界”不明思議就是一個事物身上同時具備兩個不同領(lǐng)域的特點,就像一個足球運動員同時也是一位可以上場打籃球的運動員一樣,但是并不是說這個人只要會拍籃球就行,最起碼你得及格吧。
但是看現(xiàn)在市面上大多的“跨界車”,只是加高個車身再在車身四邊加上黑色包圍,便以“跨界之名”上市銷售,勉強可以憑著底盤高而走一些爛路,去戶外該撂車還是得撂。這就是為什么我厭煩這類車的原因, 太湊合了。如果你只是因為離地間隙高而買一輛所謂的“跨界車”的話,那說實話你還不如給一輛更便宜的普通家轎換上一套空氣懸掛呢,不僅能升高還能降低,性價比高多了,而且還更有樣兒。
國內(nèi)的“跨界車”看多了,我似乎也慢慢淡化了“跨界”的意思,直到我試駕了沃爾沃V60cc之后,才再一次的感受到了“跨界”的真正含義:有著旅行車般實用的空間,并且配備能夠脫困的四驅(qū)系統(tǒng),外觀也是顯得比普通版更有野性,這才是我印象里的“跨界車”。在城市里2.5T發(fā)動機完全稱得上迅猛,速度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攀升過百;而在戶外,V60cc又不僅能夠走一些簡單的,高低更加起伏的路面,更深入地走一走也不怕,哪怕因為一個不小心而在爛路上失足的話,四驅(qū)系統(tǒng)也可以在最大限度上給你更大的信心,只要有足夠的附著力,那么它就可以帶著你脫離困境。
像沃爾沃V60cc這樣更為純粹的“跨界車”還有奧迪A4 allroad以及A6 allroad等車型,雖然這類車在血統(tǒng)上更為純正,按理說應(yīng)該被更多人認可,但是它們也都同樣擁有著最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價格高。因為它們現(xiàn)在都是以進口的身份進入國內(nèi),所以在價格上確實沒有什么競爭力,畢竟沒有那么多的消費者會用一個可以買更高級別車型的價格去選擇它們,價格的劣勢成為了它們的遺憾。
● 能合法上路的改裝車:A45 AMG
改裝永遠是一個車壇的熱門話題,不管它在國內(nèi)現(xiàn)在是被列為非法,還是將來會有開明的領(lǐng)導把它鬼為合法,只要有車,那么就會有“改裝江湖”的存在。
但是在國內(nèi)這么一個大環(huán)境下,你開著一輛經(jīng)過自己改裝的愛車出去很有可能會被交警叔叔按下,而這個被按的幾率最主要靠的就是你的運氣。說實話,這么開車真挺累的,本來給自己的愛車打扮一番是為了個性,是為了愛好,但是經(jīng)這么一折騰后隨之而來的還有麻煩。所以,如果你擁有一輛原廠改裝車的話,那么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要說國內(nèi)在售的原廠改裝車中哪一款最讓人滿意,我覺得非奔馳A45 AMG莫屬了。雖然排量只有2.0T,但是它的動力絕對不可僅憑排量去考量,它的百公里加速與搭載了3.0T的M135實力相當,暴力至極,再加上精準的操控以及堅挺的懸掛支撐,當然AMG家族中每一位成員肯定都會有著不俗的戰(zhàn)斗力。再有就是A45還有著原廠改裝車中最激進的外觀,大尺寸尾翼,運動包圍,黑色的輪轂以及紅色的剎車卡鉗,這些都是它所獨有的特征。
其實 A45 AMG就是一輛改裝車,它有著一輛改裝車可以給你的一切“榮耀”,惹眼的“外在美”以及性能超群的“內(nèi)在美”,只不過它比我們自己打造的有了一個合法的身份。開上它,不用再去在乎會不會被交警叔叔拿下,因為他們拿你也沒轍。
小結(jié):
smart的袖珍、可愛無車能及,V60CC堪比SUV的跨界特性也是一般轎車所不能比擬的,而A45 AMG那富有賽車般的外觀和駕感也是專門為街跑控們所準備的,其實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個性車,它們都有著自己獨到的一面。但是價格高也讓他們在國內(nèi)遇著了“有價無市”的窘境,但是說實話,我還真不希望它們?yōu)榱诉m應(yīng)市場而做出改變,他們這種類型的車本來也不是為了大眾而推出的,個性車就應(yīng)該與眾不同,原汁原味挺好。
前面提到了A45 AMG,這絕對是我們在2015年試過的最棒的小車,以至于差點忘了另外三位也非常好的小車,奧迪S3、寶馬M135i和高爾夫R。之所以把這三款和A45區(qū)分開來,一方面我們認為A45是最棒的,就不太想放在一起比較了;另一方面,它們也不算是真正的競爭對手,因為這三款只能算是品牌下的“次高性能版”,奧迪RS3還沒上市,寶馬1系中還沒推出M版,高爾夫R和奧迪S3差不太多,所以不算是最極致的版本。不過還是要說,這三款車真的不比A45差多少,差的只是在臨界點時非常微妙的一點感受,這個感受不容易察覺,而一旦發(fā)現(xiàn),這個感受差異便會無限放大,熱愛就由此而來。
● 奧迪S3:新手也能開得飛快的小鋼炮
開著奧迪S3跑山路,其實感覺比A45更有信心一些,尤其對駕駛技術(shù)不太高的人來說,奧迪S3可能會跑得更快。區(qū)別就在于,A45的避震實在太硬了,跑賽道是好事,但如果到了路況不完美的山路,一點小縫隙都會帶來彈跳感,彈跳感就會損失抓地力,這對控車技術(shù)和心里素質(zhì)要求都更高一些。當然,在怎么樣,也比M135i穩(wěn)多了。
奧迪S3的懸掛在頭段還是有一點濾震性的,所以舒適感會好很多,對路面的貼附程度也更好一些。但這種調(diào)校更側(cè)傾啥的都沒關(guān)系,它們都幾乎沒什么側(cè)傾,懸掛行程非常短,這就是我們喜歡奧迪S3的原因。
奧迪S3還有一個優(yōu)點,那就是它的排氣聲音,這個可以媲美A45,甚至比A45還好聽一些。動力也不輸A45,但是在彈射模式下,S-Tronic不太抗造,彈了三次就保護了,也就是說轉(zhuǎn)速就上不去了。相比起來,A45我們彈了七八次之后,變速箱還沒罷工。而且,A45開起來太暴力了,奧迪S3在各方面相比于A45都輕微柔和了一點。而這一點,恰恰就是留給RS3的空間。
● 寶馬M135i:高手也得小心點
奧迪S3真是一款能讓人突破自己駕駛極限車,調(diào)校非常適合大眾人群,又快又穩(wěn)。寶馬M135i就完全不是這樣了,就算你是個高手,挑戰(zhàn)它的極限恐怕也得手心冒汗。此車絕對不好控制。
寶馬M135i用了一臺3.0T 6缸發(fā)動機,加速感和另外幾臺4缸2.0T明顯不同,它在加速時會有種渾厚感,像是有東西在后面推你,而4缸的感覺就像是前面有東西在拽著你,兩種不同的感受。當然,就算這樣,M135i的賬面數(shù)據(jù)還是沒有A45好,A45實在是把發(fā)動機性能調(diào)的太高了,2.0T的發(fā)動機的參數(shù)比M135i的3.0T還高。
寶馬M135i的動力沒問題,問題在于裝上3.0T后,車頭實在是有點過重,又是一臺兩廂車,最重要的還是后驅(qū)。這就導致彎道中你既要防止推頭,還要小心甩尾。但更多的時候是推頭,不管寶馬官方給出的配重比是多少,這車開著明顯的頭重腳輕。相比起來,同樣兩廂車,4缸發(fā)動機的A45就沒這種感受,而2.0T的1系也沒這感覺,所以還是發(fā)動機太重了。優(yōu)點也得說,寶馬的底盤調(diào)校確實牛X,比奧迪S3好,轉(zhuǎn)向的樂趣也超過A45。但開著它,你就是不敢跑。4.3米的車,配上后驅(qū)和3.0T,需要的不只是勇氣,更多的是駕駛技術(shù)。
● 高爾夫R:未必像你說的“活在奧迪S3的陰影里”
試駕過奧迪S3和高爾夫R之后,我們的觀點就是高爾夫R基本沒市場了,因為它沒有任何一個方面可以超過奧迪S3,這個差異就像高爾夫7和奧迪A3的區(qū)別一樣。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文化。
高爾夫R是這幾臺車中唯一一臺可以販賣文化的車,消費者太喜歡它的歷史了,以至于當我們問到一些高爾夫R的車主為什么放棄奧迪S3時,得到的結(jié)果非常簡單:喜歡。得到高爾夫R就像是圓夢或了卻心愿一樣,而奧迪S3并沒有被認為在高性能車文化圈里有一席之地。本來這類車就是小眾車,文化的價值何其重要。
至于高爾夫R的性能就不再多講了,和奧迪S3半斤八兩。高爾夫R有些地方不如奧迪S3,工藝就不用說了,這是大眾和奧迪的區(qū)別。另外就是,高爾夫R的隔音效果不太如意,首先,它沒有奧迪S3的可控排氣閥門,排氣聲音也不好聽,當它以全油門的狀態(tài)超越你的車時,你卻幾乎聽不到它的聲音,這太不像高性能車了,聲音甚至還不如最保守的M135i。但是,坐在高爾夫R車內(nèi)的人卻幾乎被吵死了,就連怠速時,車內(nèi)也是“嗡嗡”的排氣聲,這種體驗確實不太好。所以,理性一點,我們會推薦奧迪S3。但是,如果大家都是理性的,那有多少人會買這類車呢?
小結(jié):
這類車真是最好玩兒的,也是名副其實的“小鋼炮”。在2015年,A45是我們的集體最愛。而上面說到的這幾款車,就真的是各有特點了。奧迪S3適合更多的人,而且性能直逼A45,每個人都能把它開得很快。相比起來,M135i只適合少數(shù)人,它絕對比M3更難控制,但寶馬的駕駛樂趣真是比奧迪好很多。當然,你最好是個駕控高手,否則你開著它肯定追不上奧迪S3。高爾夫R在文化上的影響力非常大,在粉絲面前奧迪S3不值一提,況且它的性能也不差。在你的圈子里,如果對大眾的情懷超過奧迪,那么奧迪S3即便擁有更高的逼格,恐怕也沒有人會為之所動。
我的同事們剛才聊的是個性車和性能車,大家看得出這種車型基本上是一些轎車。但在如今的中國車市什么車型的關(guān)注度最高,毫無疑問是SUV,SUV讓人喜歡的細節(jié)點太多,對此我就不細說了。咱這回聊聊高端的,價格賣接近100萬的或超過100萬的SUV,我給大家選了三輛車,分別是寶馬X5、大眾途銳和沃爾沃XC90。
雖然在去年寶馬上市了搭載2.0T發(fā)動機的X5以便壓低X5車系的起售價,但不可否認買X5的消費者更關(guān)心的是搭載3.0T發(fā)動機的XDrive35i。而中高配的35i車型價格已經(jīng)接近了100萬元。
3.0T的發(fā)動機讓X5開起來更從容也更有底氣。從容非常容易解釋,對于35i車型來說只要你不是上賽道去跑車的極限,油門踏板始終不需要完全的踩下。一般情況下1/3就完全夠用了。
而X5的駕駛樂趣體現(xiàn)在整個底盤和動力的順暢匹配上。方向盤沒有一絲的虛偽,指向性非常好,無論是在公路上還是非鋪裝路面上都非常一致。方向的轉(zhuǎn)向比也比其他兩輛車小不少,這就意味著你可以更加精確的控制好車輛的車頭指向。
X5的懸架行程不長,但過彎時的側(cè)向支撐控制得非常的好。更直白一點來說相比于途銳和XC90寶馬X5的避震后段調(diào)得更加的硬,以保證足夠的彎道支撐性。雖然X5已經(jīng)是寶馬體積最龐大的SUV了,但坐在X5的駕駛位置上你一點都不會覺得這是一輛笨重的SUV,更多時候它是一臺架在SUV高度上的運動“轎車”。
●途銳百萬級SUV中公路與越野性能最均衡的
和寶馬的X5和沃爾沃的XC90不同,途銳全系車型只搭載一臺3.0L的V6機械增壓發(fā)動機。從某種意義上說挺厚道的,百公里加速的成績我們實測7.2秒,和同樣搭載3.0T發(fā)動機的寶馬相比差一點(35i的X5為6.6秒)而和搭載2.0T發(fā)動機的XC90成績相當。
在日常駕駛中途銳的脾氣和寶馬X5截然不同,如果說X5是歡快的、是靈動的,那形容途銳更恰當?shù)脑~應(yīng)該是穩(wěn)健。在舒適模式在穩(wěn)健二字表現(xiàn)的最為明顯,發(fā)動機的轉(zhuǎn)速基本上維持在2000轉(zhuǎn)左右,這時候你無論是開著還是坐著車輛的動靜都非常的小。
當然你可別小瞧了大眾的這臺3.0T。這臺發(fā)動機也會有性格分裂的時候。比如在運動模式下大腳油門下去這臺發(fā)動機暴躁得很。發(fā)動機會毫無疑問的連降兩檔,當轉(zhuǎn)速表超過3000轉(zhuǎn)以后動力就滔滔不絕了,這時候就盡情的去享受這臺發(fā)動機的推背感去吧。
在鋪裝公路駕駛和山路駕駛中途銳的表現(xiàn)更加趨于中性,我們并不認為途銳的公路綜合性能能與寶馬的X5相比,和X5相比途銳少了一點輕巧和直接。
但途銳也有比X5牛X的地方——越野通過性。在途銳的高配車型和頂配車型上都標配了升降幅度驚人的空氣懸架,這無形中增加了底盤的離地間隙,和接近角和離去角的度數(shù)。這就意味著在X5走起來已經(jīng)形成交叉軸的路面,途銳的四只車輪還能始終的與地面保持“親密的聯(lián)系”。
除此之外,途銳對打滑車輪空轉(zhuǎn)的抑制控制得也比X5來得迅速且及時。動力不白白浪費在打滑的車輪上,而是及時的傳遞到有抓地力的車輪上,這樣一來越野通過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沃爾沃XC90相比于X5和途銳最有逼格
我本來想用格調(diào)這個詞的,但逼格更直接了當。全新XC90無論是外表看起來還是拉來車門坐進去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逼格滿滿。
XC90能營造的視覺氣氛完全來自于全新的設(shè)計,所以即使你非常仔細的去觀察也基本上找不到上一代車型的半點影子。
寫途銳和X5的時候我忘記說了一點,就是你的這輛車的稀有性。既然錢花到了將近100萬多多少少還是會講究一些獨一無二的。相比于大眾、寶馬和奔馳。沃爾沃的高端車在市面上的保有量還是相對少的,這就從表面上避免了“撞衫”的可能性。
同樣是坐進車內(nèi),XC90給人的感覺完全和X5和途銳不是一個路數(shù)了。坐進X5和途銳車內(nèi)你不會有什么新鮮感,但坐進XC90車里一切就都不一樣了。到不是說XC90有多么的豪華,這種感覺完全來自于北歐人對于生活的一種理解,比如他們熱愛不刷漆的原木,并把手工縫制的牛皮作為中控臺的主要材質(zhì)。
當然也會有不少人吐糟,都賣快100萬了,發(fā)動機還是臺四缸的2.0T。2.0T發(fā)動機倒是沒錯,但這臺發(fā)動機具有雙增壓的技術(shù)(機械增壓+渦輪增壓)。賬面數(shù)據(jù)也十分了得,如果你不是特別挑剔的話,我們并不認為這臺2.0T帶動XC90是有多么的困難。
四驅(qū)系統(tǒng)對沃爾沃來說并不是軟肋。事實上我并不認為你會開著這么一臺精致的XC90去越野。但級別到了這個位置,該有的本事還是應(yīng)該有的。和途銳一樣在高配和頂配車型上XC90都配備的空間懸掛,懸架的高低可做幾檔的調(diào)整,但極限狀態(tài)下懸架的“夸張”程度還不及途銳。
小結(jié):
這三款百萬級SUV都各具特點。寶馬的X5依舊是駕駛“發(fā)燒友”的“夢中情人”,原因特簡單就是開起來能讓你感覺到爽且直接。而途銳呢,一副“三好學生”的模樣,說實話市面上這么全能的高檔SUV沒幾個了。XC90還是如我所說是最有格調(diào)的,開出去“撞衫”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之前我們聊了山寨車,那么這期咱們再來說說2015年試駕過的“叫好不叫賣”的車型,對于很多車企來說這是最讓人頭疼的問題,因為銷量少無人問津的情況并不全是因為產(chǎn)品本身導致,相反在我試駕過這些產(chǎn)品之后覺得車還是不錯的,問題就出在了它們的定位上面,如果定位高了,那么就會直接體現(xiàn)在價格上。
● 起亞K9:高不成,低不就
起亞一直想做一款豪華車,于是他們請來了現(xiàn)代雅科仕,在重新做了造型之后,以起亞K9命名,由于兄弟情深,起亞也念現(xiàn)代的好,所以K9在定位上降了半個級別,選擇避開雅科仕所在的奔馳S級、寶馬7系的中大型豪華車市場,就這樣起亞K9以高于寶馬5系與奔馳E級的定位,開始準備在中級別豪華車市場狂虐小朋友了。
其實起亞K9就是雅科仕,在試駕過之后更是肯定了這一點, 它在配置、設(shè)計上也都是與雅科仕完全相同,像電吸門、空氣懸掛等配置也都是中大型豪華車的規(guī)格,但其55.8-75.88萬的價格可比雅科仕便宜多了,而在駕駛方面,3.8L V6與8AT的組合百公里加速僅需7.3秒,動力也不弱,車絕對是好車,不過你真的想好花六七十萬購買一臺起亞了嗎?
影響起亞K9不叫賣的原因不全是品牌影響力的問題,而是它所面對的競爭對手都不好惹,而他們擅長的細分市場策略在這個級別顯然不太奏效,這與K4與名圖在緊湊級和中級車相差一兩萬的差距不同,購買寶馬5系,奔馳E級的人還是比較看重經(jīng)濟實惠的,那么,相差一二十萬的價格就不是個小數(shù)目,相反呢,購買寶馬7系和奔馳S級別的可能又不差這點錢,他們更認品牌,所以,起亞K9高不成低不就的定位就顯得十分尷尬。
起亞似乎特別喜歡硬碰硬的來,在這里我不得不再提及到一款起亞的產(chǎn)品就是新嘉華,它在競爭對手瞄準的是同級別的大哥角色,別克GL8。但讓人愛恨交加的是,新嘉華在上市之初帶來的3.3L排量車型由于排量稅的原因,對消費者來說售價并不理想,好在同期上市中出現(xiàn)了2.2T動力版本,未來表現(xiàn)也會更有競爭力了。
● 林肯MKX:我想更懂你
林肯在國內(nèi)上市的又一款新車MKX,至于賣的好不好現(xiàn)在還很難說,畢竟林肯品牌回歸的時間并不長,值得肯定的是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十分深刻,沒有墨守成規(guī),老古董級林肯得到了進化,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再新鮮不過的事了。
MKX比之前推出的MKC要大一號,而在設(shè)計上也是大開大合毫不拘束,在它身上可以看到更多現(xiàn)代或超前的元素應(yīng)用,而流行的LED頭燈、內(nèi)飾真皮與車頂實木裝飾條,有跟隨,有傳承,更有創(chuàng)新,這是十分難得的。2.7T V6與2.0T發(fā)動機提供了更多的排量選擇,動力完全夠用,車輛開起來也比較輕松。不過,我和很多朋友一樣也不太喜歡它搭載的這臺6速變速器,不僅是與同級別競爭對手相比檔次低了,更主要是的它在激進駕駛時的平順性并不好,不過也沒辦法,這套動力總成來自福特,你們懂的。
對于國內(nèi)的消費者而言,對林肯產(chǎn)品的印象還停留在“加長”與“總統(tǒng)座駕”這些了解中,但在如今回歸之后不少人對于這個品牌還是處于觀望狀態(tài),所以,我想更懂你是品牌與消費者共同的心聲。
● 小結(jié):
很多叫好不叫賣的車型都存在以上的一些問題,定位不準確或是受品牌影響力的限制,但這并代表它們不好,只是顯得另類了一些。不過,這些看似個性的選擇也確實讓我們對每一款產(chǎn)品有了更多,更深層的了解,我到時很佩服那些勇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少數(shù)人,畢竟機會稍縱即逝,萬一成功了呢。(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wǎng) 劉石磊、王岳、李明凱、陳可源)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